《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后于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为广泛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法制意识,营造全社会依法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环境,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决定于5月份在全县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__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后于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为广泛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法制意识,营造全社会依法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环境,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决定于5月份在全县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__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公众参与、法制保障” 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以提升综合防御能力为目标,以实现社会化管理为重点,使应对地震灾害的机制和体制不断完善;加强覆盖全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地震信息节点高效运转;全区城镇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全区中小学校舍、医院等人员密集型建设工程提高Ⅰ度设...
为保障该条例的有效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又于 1996 年印发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指导和推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县以上地方各级 人民政府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199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94 号公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进一步把地震应急和其他各项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法制化...
(十一)提升电力通信抗震保障能力。本着安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当提高电力、通信系统的抗震设防标准。优化电源布局和电网结构,对重要电力设施和输电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加强重要用户自备保安电源的配备和管理。加强公用通信网容灾备份能力建设,提高基础电信设施防震能力。充分利用应急通信网络资源,结合卫星通信、...
(二十一)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地震应急救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地方标准。加强防震减灾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防震减灾执法力度,强化对防震减灾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二十二)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科技、地震等有关部门要加大防震减灾实用技术的研究...
编制和实施抗震防灾规划和镇、乡、村庄防灾规划是提高城乡综合抗震能力的有力保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城乡规划法》和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中关于编制与实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和镇、乡、村庄防灾规划的规定,加快城市...
2000年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进一步把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概括为:坚持减灾工作与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依靠法制和科技,提高大中城市、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应急救助和抗震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并要求,各级...
(五)严格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督管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按照评价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实行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质量终身负责制。 四、大力推进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一)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强...
2、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法制保障能力 3、牢记汶川、唐山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防灾减灾日” 5、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6、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7、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