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炮洞门额上刻着“保家卫国”防炮洞藏身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居民区,石门门额上刻着“保家卫国”。经测量,这个防炮洞占地面积约311平方米,其中集中避灾区长19.25米、宽2.55米。穿过防炮洞通道,走过一段斜坡,由另一侧门出来时,记者看到门额上刻有“安全之家”四字。值得一提的是,防炮洞上方种有许...
但是,中越双方的很多猫耳洞,并非士兵自己挖的,有很多是天然形成的。这些洞非常坚固,比起人工建筑的猫耳洞效果还要好得多。无数人工修建的猫耳洞和天然生成的岩洞,构成了我们经常谈起的猫耳洞。总体来说,猫耳洞的防炮性能很好,解放军在防御中伤亡很少,救下大量士兵,当然,猫耳洞问题也很多,当时解放军士兵的口头...
菩提树庇护着大嶝百姓,大家也十分爱惜它,为了让菩提树生长得更好,1997年,居民们纷纷出力,填平了树下的防炮洞。 翔安区大嶝街道田墘社区党委副书记 谢明钦 1997年我们老人协会郑水忠老师过来看了一下,看这个树长得不是很好,就是树的水分不够了,...
据吴金鹏介绍,塘东村发现的防炮洞作为1958年"八二三炮战"的关键军事设施,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备重要价值。该遗迹不仅为研究这场战役的前后方关系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还完善了"八二三炮战"遗址的整体框架,使人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这段历史。吴金鹏补充说明,塘东村最初建有13处防炮洞设施,随着道路扩建等工程实...
地点:防炮洞环境: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连续战斗几天没有喝过一口水,人物:连长、火线运输员、步话机员小李、通讯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小胡、小张 题目要求根据学生的阅读提问引导梳理叙事四要素。通过问答活动可以看出:1.学生能够明确"黄昏"这一军事术语体现作战时间紧急,2."防炮洞"揭示战场防御工事的属性,3....
在一个看似平静的泉州小镇,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却因其地下保存完好的防炮洞而成为研究“八二三炮战”重要军事设施的新焦点。这场发生于1958年的战争,不仅是军事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更是海外华侨对祖国深厚情感的见证。走进这个小村庄,仿佛踏入了时光隧道。石板...
防炮洞只有三米长,两米宽。借着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显然,一路上他是爬过来的,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轻易的事。我看着他那流着汗水的脸,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 “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说实在的,自...
抗美援朝时,20岁的姜峰跟随50军战友们从防炮洞里冲出来,伏身在战壕旁,他看见大批敌人在一步步往阵地上爬行。姜峰于1930年8月出生在湖北武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担任摄影记者。1950年秋,驻守在湖北沙市的50军接到调令,紧急奔赴我国东北边境集结。10月下旬,姜峰随50军从安东和辑安东西两线,跨过...
我们的部队主要在战壕里活动,工兵营则在山坡后方挖掘防炮洞。日军没发现山上有我们的大部队,只看到零星人员,误以为是逃散的士兵,于是试图从河滩部队两侧突破,占领制高点,包围并消灭我们在河滩的部队。日军利用机枪和火炮的掩护,试图从两侧包抄我军在河滩的阵地,并通过炮火探测我军在山头部队的防御情况。我军并...
而此中鼎鼎大名的猫耳洞,为中国军人所发明,是在西方防空洞、防炮洞基础上的改造而来,在抗战时多配合地道战等使用。士兵们在己方掩体具有隐蔽性的位置上挖掘洞穴,其宽和深最小不过一米,从外部看就像一个露出地面的半圆形,加上简陋的防御设施,却能起到极大的防护作用。▲猫耳洞遗址 由于猫耳洞制作简单、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