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野战条令 -41》(草案)中,“机动防御”这一术语取代了“运动防御”,这更准确地表达了这种防御行动方式的本质。 《野战条令 -41》草案指出:“机动防御在于在预先选定的阵地上进行一系列连续的防御战斗,并结合短促而突然的反击。机动防御的力量在于部队机动与火力的相互配合以及各种障碍物的广泛使用”...
机动防御是一种军事防御策略,发源于一战后的德国。其主要特点和要求如下:起源背景:机动防御是在一战后,德国国防军人数被严格限制在10万人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种策略是为了应对西线优势敌军的威胁,而采用的一种不同于传统阵地防御的新模式。核心特点:局部优势兵力:在己方兵力总体数量不足的情况下...
机动防御是一种在兵力数量不足时,通过高度机动性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以击败敌人的防御战术。以下是关于机动防御的详细解释:起源:机动防御战术发源于一战后的德国。由于一战后德国的国防军人数被严格限定,为了有效应对西线具有数量优势的敌军威胁,德国发展出了这种不同于传统阵地防御的新模式。核心特点:机动...
机动防御的案例 铁原阻击战。 背景: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期,“联合国军”进占汶山、永平、富坪里一线,企图占领金化、铁原、平康“铁三角”地区。志愿军第63军奉命在涟川、铁原之间组织防御,阻击敌军进攻。 兵力对比:志愿军第63军仅有2.4万余人,而敌军是美军4个师共4.7万余人,且美军装备有1300多门火炮、180余...
首先排在受领防御任务时通常会被告知防御的目的和任务样式。如是机动防御,则排应将利用地形和保持机动能力为第一要务,在大多数情况下应在予敌以杀伤后相机转移到后续的阵地中,以避免陷入全面的对抗。反之,若排奉命必须坚守某一阵地时则这里就需要我们依托阵地来进行坚决抵抗,来阻止敌方突入到阵地中。前者比较好...
机动防御又称弹性防御,是为了避免将部队分散在前沿漫长的战线,也避免作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机动防御能同时拥有进攻者的机动和在本国作战的便利,在战役层次上常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守军可以在内线集中相对优势的兵力,逐个击破敌人几个并进的外线军团。
机动防御战术的根源可追溯至一战后的德国。由于一战后德国的国防军规模被限制在10万人,面对西线敌军的优势威胁,他们发展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阵地防御的新模式。这种战术的核心在于,在己方兵力数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过灵活的运动,在局部地区形成兵力优势,从而击败敌人。机动防御战术的核心要求是提升己方...
机动防御应该是发源于一战后的德国,因为一战后德国的国防军被限定在10万人,为了应对西线优势敌军的威胁,发展的一种不同于阵地防御的模式,特点就是在己方兵力数量不足时,在运动中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击败敌人,重点要求是己方的机动能力,闪电战战术也是发源于此。
这次堪称经典的机动防御战,战后曾得到英美将领和史家们的高度评价。除在战后被用作美军军校战术教程的经典战例外,英军准将辛普金(Richard Simpkin)还曾写道:“……估计苏军在此战中损失了350辆坦克和装甲车,双方的战损比可能高达20比1。曼陀...
军事革命的因素不少,科技和组织能力都是重点,单单从科技角度来说,本人认为火力、机动能力和防御能力的提升最为重要,因为这三个因素上都可以达到至少十倍以上的提升。火力打击能力的提升是人类战争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的关键,尽管弓箭在射速上有很大优势,但火枪十倍以上的打击能力让它取代了弓箭。弓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