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vermiformappendix)是自盲肠内后壁突出的细长盲管,位于右髂窝部,形如蚯蚓,故又名蚓突。阑尾末端游离,根部较为恒定,是盲肠三条结肠带的汇集处,并延续为阑尾纵肌。 一.阑尾的解剖学结构 阑尾起于盲肠根部,阑尾长约5~10cm,直径0.5~0.7cm。附着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因此,沿盲肠的三条结肠...
阑尾是附着于盲肠末端内侧的条形管状器官,长度2~20cm,直径0.5~0.7cm。阑尾腔的远端为盲端结构,近端则与盲肠腔联通,两者交界处有半月形的黏膜皱襞,称为Gerlach瓣。Gerlach瓣缺失或关闭不全,则粪便可以进入阑尾腔内,成为阑尾“肠石”的核心(又或称之为“粪石”)。阑尾壁的结构与盲肠壁的差异在于阑尾壁的纵...
阑尾动脉为回结肠动脉的分支,是一种无侧支的终末动脉,所以血运障碍时易发生阑尾坏死。阑尾静脉与动脉伴行,最终汇入门静脉;当阑尾炎细菌栓子脱落时,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阑尾的淋巴管与系膜内血管伴行,引流到回结肠淋巴结。阑尾神经来自交感神经丛,与脊髓第10胸节相接,故当急性阑尾炎发作时,属内脏性...
多数人位于右下腹,也有人在右上腹甚至肝脏下方,少数人在左下腹;阑尾的管壁结构主要有四层,第一层...
一、阑尾的结构特点:阑尾,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这一结构特点使得阑尾在腹腔内的位置变化多端,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据统计,阑尾的常见位置包括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盲肠下位、盲肠外侧位以及回肠后位等。尽管位置多变,但阑尾的根部附着于盲肠的位置一般比较...
肉眼观察 阑尾的横切面为管状,腔较小,并可见内容物填充.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腔面无绒毛,无皱襞. 低倍和高倍观察 (1)粘膜:分为三层. ①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含杯状细胞较多,上皮常脱落不完整. ② 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含肠腺较少,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发达,常突破粘膜肌与粘膜下层...
阑尾炎的发生通常与阑尾结构异常、管腔阻塞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阑尾结构异常可能增加管腔阻塞的风险,进而诱发炎症反应,需及时就医处理。 1、阑尾结构异常 先天性发育异常如阑尾过长、扭曲,或后天性粘连等因素可能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这类结构异常会影响阑尾正常蠕动和分泌物排出,使细菌滞留繁殖,最终引发阑尾充血、肿胀甚...
结肠下区位于横结肠及其系膜与小骨盆上口之间。此区内有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及结肠等脏器。 一、空肠及回肠 (一)位置与形态结构 空肠及回肠占据结肠下区的大部分,两者间无明显分界,近侧的2/5为空肠,盘曲于结肠下区的左上部;远侧的3/...
蠕虫状阑尾具有类似于结肠的微观外观,在粘膜下层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阑尾(蠕虫状阑尾)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退化结构; 然而,由于存在丰富且高度有组织的淋巴组织,现在认为它涉及粘膜免疫。 与所有其他下胃肠道结构相似,它由四个主要层组成: 粘膜具有单层圆柱形细胞,位于固...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显微镜下黏膜、黏膜下层和浆膜层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隐窝上皮脱落形成黏膜表面小溃疡和出血点,肌层可有轻度水肿。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显微镜下阑尾黏膜溃疡增大并深达肌层或浆膜层,阑尾壁充血水肿,各层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脓肿形成,管腔积脓,阑尾周围软组织中可有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