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一场佛学辩论在庐山如火如荼地展开。当时名震江南的高僧道生法师,提出了"一阐提人皆可成佛"的观点。这个说法立即在佛门内外引起轩然大波。众人纷纷质疑:一阐提是指断绝善根的人,怎么可能成佛?就连道生法师最敬重的师父佛陀跋陀罗也对此说持保留态度。面对众人的诘难,这位刚直不阿...
“一阐提”是梵文 icchantika的音译,意思是“不具信”或“断善根”。佛曰:“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所以“一阐提人”,就是断绝一切善根的人。对于一阐提到底有没有佛性,能不能够成佛,这对我国传统道德观念来说,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可是,东晋的大和尚竺道生却大声疾呼:“一阐...
只要依照佛的教授持戒修行,断除所有烦恼罪障,一切众生都能成佛。当然也包括一阐提人。 ‘如《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说:“佛为众生说有佛性,一阐提辈流转生死,不能知见。……彼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为无量罪垢所缠,不能得出,如蚕处茧,以是业缘,不能生于菩提妙因,流转生死无有穷已。”《高贵德王菩萨品》:...
这个版本的《大般涅槃经》对“一阐提”是非常不友好的,但是竺道生凭借着自身的勤奋与灵感,从字里行间中发现了疑点,认为《大般涅槃经》其实最基础的纲领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当然属于众生之列,所以“一阐提”也是可以成佛的。顽石点头 竺道生刚提出这个理论,就遭到了僧团的严厉打压,甚至一度...
一阐提人在佛教中被描述为只有恶业而无善业之人,是那些永远不信佛的人。这种人在佛教中被认为与佛无缘,有人甚至认为他们不具备佛性,永远都不能成佛。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即使是一阐提者,如果未来萌发善根,依然有可能成佛。根据《大庄严论经》中的说法,一阐提可以分为两种:有性阐提和无性阐提。有性阐提借助佛力...
阐提成佛 摘自:佛学大词典 谓一阐提亦能成佛。一阐提指乐欲生死而不愿求出离之众生,故楞伽等经中多称阐提毕竟不能成佛。盖阐提成佛之说系出自大般涅槃经,其根本思想在于认为佛性常住而一切悉有,从而主张一阐提亦具有佛性,纵然断善根,其佛性仍常住不变,最后亦能成佛。更多:https://www.bmcx.com/...
生公指晋末义学高僧竺道生,他为鸠摩罗什的高足,悟解非凡。当时《涅盘经》只部分译出,传入南方,其中说除“一阐提外”皆有佛性。一阐提,也就是断坏佛性,断坏善根的众生。此等众生,既然已断善根,便不复修行佛法。而道生则坚持认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遂被守旧者视为邪说,逐出僧团。道...
一阐提到底能不能成佛 佛教传入中土,先小乘后大乘,大乘先传波若学接着涅槃学,波若讲义理,涅槃讲修行境界。关于佛性这个问题,竺道生在《大涅槃经》全本尚未引入之前,认为众生皆有佛性,换言之,众生皆可...
一、一阐提者,不信因果。因果是佛教最核心的理论之一,不信因果,就意味着对于佛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就不会发愿修行,这样的人要成佛又从谈起呢?二、一阐提者,没有惭愧之心。惭愧之心是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之一,也正因有惭愧之心,人才可以称之为人。而一阐提者,是没有惭愧之心的,因此,连...
常敏法师:佛在《大涅槃经》里说,如果能入法性功德,即大涅槃功德,也就是佛性功德,我们就可以成佛。如果想得到这样的利益,什么样的人能得到?就是一阐提辈,还有就是像观世音菩萨等那样的大菩萨圣众,只有他们才能获得往生成佛这样广大的利益,那是佛陀涅槃境界,法性功德妙用所成就。大涅槃之德能令众生发起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