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邻居的话,阎长贵寻思着自己也确实是够呛,只好找到覃正彦,看能不能给换一个工作。恰好场农科所的学校需要一个老师,阎长贵就被安排去当了一名教书先生,这倒是很符合他。他在学校也是身兼数职,除了平常需要干一些后勤杂活之外,还有兼顾着教授初中的语文、数学好几个科目。点滴的一些生活细节,让阎长贵早就...
1968年1月24日,阎被关进秦城。在监狱里,阎长贵换上了黑色囚服,和其他人一样不准叫名字,也不准打听其他人的姓名,被编了一个代号,叫做6820。也就是说,阎长贵是1968年第20号政治犯。从此,阎长贵开始了漫长的监狱生活。原本,阎长贵是踌躇满志的,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那是正牌的大学生,也是...
大家知道吗,阎长贵曾经待过不同的牢房呢。之前他是在功德林的牢房里,那牢房面积特别小,只有9平方米。后来到了秦城的牢房,这里的牢房面积有14平方米呢。相比之下,秦城的牢房可要比功德林的宽敞多啦。当阎长贵站在秦城这新牢房里头的时候,很明显就感受到了一种和过去在功德林牢房时完全不一样的空间感觉哦。你...
钓鱼台11号楼居住的是伟人的妻子,毕业于人大哲学系的阎长贵,是钓鱼台11号楼的首任机要秘书。在11号楼众多的工作人员中,阎长贵的学历也是最高的,没有之一。他的秘书生涯很短暂,刚好一年的时间,1967年1月到1968年1月 八年监狱生活 阎长贵被送到秦城监狱的时候很突兀,甚至还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也来不及收拾...
阎长贵的时代机遇与《红旗》杂志社 1961年的夏天,24岁的阎长贵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作为一名哲学系的高材生,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下,哲学无疑是一门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学科,而在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国,官方机构对知识分子的筛选与分配更显严格。此时,中央一级的重要宣传机构如《红旗》杂志社,更被视...
阎长贵在11号楼当秘书的时候,每个月还有70元,俩夫妻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有130元,这是相当不错的一笔费用。要知道,在六十年前的时候,一个土鸡蛋也才卖五毛钱,一元钱可以打半斤白酒了。在当时,这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了。扯远了,言归正传。阎长贵进入秦城之后,就换上了一身黑色的囚衣。或许是和 “秦...
与之前在功德林的9平方米狭小牢房相比,秦城的14平方米的牢房显得宽敞许多。阎长贵站在新牢房里,感受到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空间感。房间内不仅有洗手池和马桶,还有一些基础的设施,令他倍感宽慰。虽然这些设施不代表真正的自由,但比起过去简陋的环境,秦城的设施给他带来了一丝喘息的空间。他可以在牢房内走动,至少...
阎长贵的监狱生活 1968年1月24日,阎长贵被带进了秦城监狱,他没有任何预兆地被迫换上了黑色的囚服,换上囚服的瞬间,他被彻底剥夺了自由,所有与外界的联系都被切断了,仿佛整个世界突然变得遥不可及。监狱里的一切都与外界的生活格格不入,规则严苛且冷酷,每个犯人都只能依靠一个代号来表示自己,阎长贵被赋予的...
1975年5月22日,在秦城监狱度过了漫长的七年后,阎长贵被送往湖南洞庭湖的一个国营农场。从"6820号"变成了一名普通劳改犯。说来也是讽刺,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机要秘书,如今却要重操旧业当农民。但人就是这样,在逆境中往往能激发出惊人的生命力。阎长贵倒是看得开,农家子弟出身的他,对农活并不陌生。喂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