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除了阎长贵本身有本事之外,他之所以能走进11号楼,还和戚的推荐有关。其实,一开始看中的是戚,只不过他婉言谢绝了。同时,就把阎长贵给推荐出去了。1967年,这一年的1月9号晚上,那时候的阎长贵住在钓鱼台的16号楼,戚本禹的办公室就在阎长贵办公室的隔壁。戚着急忙慌的来到阎长贵的办公...
王景清听后,说道:“你吃苦了。”很显然,王景清也知道阎长贵的事情。李讷是江青和毛泽东的女儿,比阎长贵小三岁。两人都是大学毕业,一个学的哲学,一个学的是历史,有共同语言,且在当时的一些事情上观点也比较一致,因此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虽然经历了多年痛苦的生活,但阎长贵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还...
让阎长贵更为开心的是,除了妻儿会来之外,远在山东的父母也会一并来到农场。于是乎,阎长贵等啊盼啊,可算是看到了父母妻儿的到来。时隔七年之久,一家人可算是在西洞庭农场团圆了。没过多久,父母就离开了农场,回去山东老家了。妻子带着儿子留在农场,和丈夫一起生活着。初到农场的时候,农场的很多人对这个...
8月底,关锋突然失去了联系,像消失了一样。阎长贵最初并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为老师只是暂时因事外出,直到一个多星期后,才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中得知关锋被隔离审查的消息。阎长贵没有等待太久——仅仅一个多月后,一纸免职令突然下达到他身上,将他从秘书的位子上迅速撤下。当时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人...
1937年2月,阎长贵出生在山东省聊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而且没有土地。小时候,阎长贵在日寇的践踏下度过童年,每天看见的不是日寇烧杀抢掠后的断壁残垣,就是被晒得黑黝黝的父母。在这样的日子里,阎长贵根本无法吃饱饭,甚至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遇到年份不好,想吃顿饱饭就成为了非常奢侈的...
阎长贵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阎长贵是阎家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且考上了著名高校中国人民大学。1961年,阎长贵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之后,就被《红旗》杂志社选中,如愿进入杂志社工作,并师从杂志社中国哲学史组组长关锋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因为工作的关系,一年后的1962年9月22日,阎长贵在...
1975年5月22号,监狱里的阎长贵得到一个消息,他即将告别八年的秦城生活,要去湖南常德的西洞庭农场去劳动。不管是去哪,能走出监狱这个方寸之地,对于阎长贵而言,那都是很好的待遇。自打进入监狱后,这半年的时光,他和家人都没了联系,对于儿子的印象,他还停留在七八年前。走出监狱后,阎长贵本想去《红旗》...
钓鱼台11号楼居住的是伟人的妻子,毕业于人大哲学系的阎长贵,是钓鱼台11号楼的首任机要秘书。在11号楼众多的工作人员中,阎长贵的学历也是最高的,没有之一。他的秘书生涯很短暂,刚好一年的时间,1967年1月到1968年1月 八年监狱生活 阎长贵被送到秦城监狱的时候很突兀,甚至还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也来不及收拾...
在人大求学的五年,阎长贵每天只吃两顿窝头就咸菜,把省下的助学金全换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1年毕业分配时,这个能把《矛盾论》倒背如流的穷学生被《红旗》杂志社相中,跟着哲学组组长关锋研究宋明理学。关锋对这个“能把王阳明心学讲透彻”的弟子格外器重,特意安排他住进单位筒子楼,还把自己珍藏的哲学书籍...
阎长贵提到在秦城监狱的八年时光时,形容那段仿佛被冻结的岁月。阎长贵的人生真是起起伏伏,先是山东农家的放牛娃,后来混到了中南海当秘书,结果一转眼就沦为了阶下囚,简直是跌宕起伏得不行。阎长贵在这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中,都是尽量保持着自己的态度。年轻时在农村放牛,他懂得勤劳和朴实的价值;后来进了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