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有言:“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阎公”便是阎伯玙,唐代湖北麻城县人。公元675年,时任南昌故郡洪州都督的阎伯屿,重修了滕王阁,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宴请文人雅士,举行一个赞颂滕王阁的“笔会”。阎公和《滕王阁序》的渊源便由此开始。都督阎伯屿早已听闻王勃的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宴会。阎...
人物简介:阎伯玙,唐代进士,上元时官洪州都督,开元时谪华州郑县尉,天宝中迁吏部郎中,出为袁州刺史,历抚州。徵拜户部侍郎,未至卒。人物概况阎伯玙为官清廉勤勉,尽施善政,体恤民情,任袁州(今宜春)刺史其间治理有方,曾经逃亡的百姓竞相返乡,周边的百姓也蜂拥而至,安居乐业。后改任抚州刺史,百姓竟都纷纷追随其后,传...
从“伯玙专以惠化招抚”“渔商阗凑,州境大理”等语句可知,阎伯玙担任袁州刺史期间,施行仁政,勤政爱民,百姓生活都幸福和乐。从“前后相继,吏不能止,其见爱如此”能看出阎伯玙得到了百姓的爱戴,获得了民心。《醉翁亭记》中的太守欧阳修治下的滁州社会和谐,物阜民丰;欧阳修有“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百姓关系...
阎伯玙①,袁州刺史。时征役繁重,袁州特为残破,伯玙专以惠化招抚,逃亡皆复。邻境慕德,襁负而来。数年之间,渔商阗凑②州境大理及改抚州百姓相率而随之。伯玙未行,或已有先发。伯玙于所在江津见航,问之。皆云:“从袁州来,随使君往抚州。”前后相继,吏不能止,其见爱如此。到职一年,抚州复治。代宗闻之,...
失笑的原因,当然不是否认王勃出名与都督阎公有关,而是因为某老师的这段“精彩点评”张冠李戴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都督阎公”非但不是老师所说的阎伯玙,阎伯玙与王勃甚至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 《新唐书·王勃传》中,确有阎伯玙这个人名,然而此阎伯玙却非重修滕王阁并举行落成典礼的洪州都督阎公。《新...
#唐语林的故事# 101 阎伯玙做袁州刺史时,邻境的人背着包袱财物,搬家到袁州。阎伯玙改任抚州,老百姓又跟着他搬家去抚州。皇帝听说了,调他进京做户部侍郎。他还没到任,就死了。可能是 @或曰 所说的房价问题,...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 来源:滕王阁:周峋芝。滕王:唐太宗之弟李元婴,封滕王,任洪州都督时,建滕王阁;剧怜:最可怜;阎公:阎伯玙,唐朝人,任洪州都督时,重修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于席间成《滕王阁序》;书生:指王勃;过路才人:王勃参加阎公饮宴,是省亲路过,非专程而来,故称...
阎伯玙,袁州刺史。时征役繁重,袁州特为残破,伯玙专以惠化招抚,逃亡皆复,邻境慕德,襁负而来。数年之间,渔商阗凑,州境大理。及改抚州,百姓相率而随之。伯玙未行,或已有先发。伯玙于所在江津见航,问之,皆云选自《唐语林》,有删改)【注释】①阗(tián)凑:大量聚集。迁移助读语段重点字词课内迁移及出处意思...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选材理由:本文通过讲述阎伯玙出任刺史,离任后百姓都纷纷追随的故事,说明了好官不仅受百姓爱戴更能让民心所向。阅读此文,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贤士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民随刺吏阎伯玙,袁州刺史。时征役繁重,袁州特为残破,伯玙专以惠化招抚,逃亡皆复。邻境慕德,襁负而来...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诗人王勃在前往交趾探父途中路过洪州,恰逢此时洪州都督阎伯玙为庆祝滕王阁的修成,在滕王阁上大摆酒席宴会宾客,被称为“诗杰”的王勃也受邀入会。 会上阎都督邀请众人为滕王阁做序,阎伯屿本想让女婿在宴会上当众作序,以显示其才华。众人不想抢东家的面子都不肯落笔。 众人都推辞作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