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全盛时期包括上饶、横峰、弋阳、崇安、开化等20余县的地区,拥有约100万人,红军在此发展到万余人。闽浙赣根据地东临东海,西接鄱阳湖,北靠长江,南达闽江,闽赣之间的武夷山、皖赣之间的鄣公山、黄山、...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由于工作出色,毛泽东曾经三次表扬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第一次是在创建、巩固的阶段(1927年10月-1930年6月),历经弋横苏维埃、信江苏维埃,这一阶段被毛泽东称赞为“方志敏”式根据地;第二次是在大发展的全盛阶...
三次伏击战的重大胜利,被闽浙赣党史工作者概称为金鸡山大捷。金鸡山大捷后,工农革命军正式被更名为红军,并由一个连扩编为两个连,革命队伍得到了迅速壮大,赣东北地区敌军闻邵式平的大名而丧胆。金鸡山大捷打出了赣东北工农革命军的军威,锻炼了革命队伍,为日后赣东北红军总结战略战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极大...
闽浙赣(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地处闽、浙、赣、皖四省交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创建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东北的屏障。它创建与发展的经验,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磨盘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8年3月,由弋横起义后组建起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第一连,共40余人枪...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共产党人带领军民创建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又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位于闽浙皖赣四省边界地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颁发了大量法律、法规...
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政权组织的建设是一个随着革命进展不断演变的过程。早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信江地区以弋阳和横峰为中心的农民起义便开始了。这场风波由中共弋、横工委书记方志敏领导,成功地奠定了赣东北根据地的基础。在此期间,为了弥补乡村政权的空白,成立了“农民革命团”,为当地提供治理。在革命力量不...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它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 这里山大林深,峰峦险峻,河流交错,为革命斗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928年1月,方志敏等领导发动了弋横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随后,福建崇安等地的党组织也领导...
中共闽浙赣省委旧址,位于浙江省开化县库坑村。1935年7月,在开化县境内一个叫库坑的小山村,中共闽浙赣省委构造在这里机密建立,巩固和成长了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层革命家建立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景点简介 浙江省委和衢州市委党史探讨室、开化县委,联合为库坑“中共闽浙赣折弯机省委旧址”揭碑,怀念中共闽浙赣省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闽浙赣苏区红军在福建、浙江、江西3省边界地区,反击国民党军“围剿"的作战。闽浙赣苏区是由赣东北苏区逐步发展形成的。1930年11月,国民党军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的同时,以约4个师的兵力,对赣东北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企图歼灭红军第10军于苏区中心葛源地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