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延平四贤,又称 “闽学四贤” ,是指两宋时期崛起于福建南剑州 (今南平),道统相继、 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的杨时、 罗从彦、 李侗、 朱熹四位理学大儒。 “闽学四贤”是上承洛学(北宋洛阳以程颢、 程颐兄弟为首的学派),下创闽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们以孔孟思想为核心,批判地继承佛道思想,集理学之大成,把...
延平四贤,即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知道的人不少,但对四贤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懂得的人也许就不多了。 “延平四贤”,史称“闽学四贤”,闽学可称为国学。这些誉称不是地方上的文人自封,而是皇帝敕封,并载入史册的。明、清两代六百多年,统治阶级,以皇帝为代表,编纂教育...
被誉为“好种”。这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延平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他们的名字和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四位大儒不仅被尊称为“闽学四贤”,更被皇帝敕封并载入史册,其声誉之隆,可见一斑。
闽学四贤,又称延平四贤,指的是两宋时期在福建南剑州(今南平)崛起并一脉相承的四位理学大儒:杨时、罗从彦、李侗和朱熹。他们的故事和学术贡献在中国理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杨时(1053-1135) 杨时是北宋学者,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人。他晚年隐居龟山,因此学者称他为龟山先生。杨时曾到洛阳拜程颐为师,留下了“程...
“闽学四贤”与明溪 一 闽学又称朱学、朱子学、考亭学派、紫阳学派、新儒学,是我国元明清三朝600多年间国家正统思想。有人认为闽学只是福建范围的学说,这是误解;还有人认为朱熹的思想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消灭人的一切欲望,更是误解。 闽学源于“二程”洛学,由杨时南传,罗从彦承之,传之李侗,再传至...
罗从彦(1072-1135年),南剑州(今南平市延平区)人,宋代著名理学家,是“延平四贤”之一。 延平四贤又称“闽学四贤”,是指两宋时期崛起于福建南剑州(今南平)道统相继,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的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位理学大儒。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上,他们是创立和发展闽学的主要人物,至今影响深远,他们的后代仍不断...
杨时是将乐人、罗从彦是沙县人、李侗是延平府人,他们三人在历史上曾有“南剑三先生”之称,到了明代中期,时人又把出生于尤溪的朱熹,合称为“延平四贤”,今人则称,闽学四贤。杨时(1053-1130)北宋学者、官吏,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世居将乐县,自号龟山,字中立,熙宁九年进士。历任徐州、虔州...
公元1116年,李侗二十四岁,闻得郡人罗从彦在杨时处学得二程不传之秘,便慕名拜访罗从彦,欲执拜师礼。他投书罗从彦说:“圣学未有见处,在佛子中,有绝嗜欲、捐想念,即无住以生心者,特相与游。亦足以澄汰滓秽,洗涤垢坋,忘情乾慧,得所休歇,言踪义路...
《闽学四贤行迹与歌吟集》是2023年10月海峡书局出版的图书,三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著。内容简介 《闽学四贤行迹与歌吟集》辑录了“闽学四贤”相关史传、行状、墓志铭、年谱等文献史料,以及当代三明诗词爱好者创作的称颂“闽学四贤”诗词、楹联、歌曲等,旨在存史育人,并不断推动三明闽学文化建设。编委会简介 主...
闽学四贤与岩前翠云书院初探——《江月图》(九十) ,三元之窗 ,2分钟 大家好,这里是三元社科之声。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的“翠云书院”曾享誉八闽,乃因“程门立雪”的理学大师杨时自幼在此求学,闽学四贤罗从彦、李侗、朱熹都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