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问楛者,勿告也;"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
【原文】1.14.1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翻译】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 视频播放量 113
百度试题 题目“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中“楛”的含义为() A. 隐私 B. 不合礼法 C. 讨厌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不合礼法 反馈 收藏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
【原文】1.14.1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翻译】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
问楛者,勿告也; 有人问不符合礼法的事,不要告诉他。 告楛者,勿问也; 有人告诉你不符合礼法的事,不要去问他。 说楛者,勿听也; 有人在谈论不符合礼法的事,不要去听它。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有的人态度蛮横,不讲道理,不要和他争辩。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所以必须是按照“道”...
问楛者,勿告也;有人问不符合礼法的事,不要告诉他。告楛者,勿问也;有人告诉你不符合礼法的事,不要去问他。说楛者,勿听也;有人在谈论不符合礼法的事,不要去听它。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有的人态度蛮横,不讲道… 阅读全文 《荀子·劝学》 11 ...
(8)跂:踮起脚后跟。 (9)假:凭借,利用。 (10)利足:脚走得快。 (11)生非异:本性没有差别。 (12)跬: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现在所说的一步、古人所说的半步。 (13)骐骥:骏马,千里马。 (14)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 (15)锲:用刀雕刻。
#正一上清道教[超话]# 【荀子】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出处】《荀子•劝学》 【案语】本条经典金句的意思是:来问粗野恶劣之事的人,理不要去理他;来告...
二十、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以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以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慎其身。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