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省的职责和侍中的特殊性质门下省的主要职责是审核皇帝的诏令文书,处理临时政务。门下省长官需要在皇帝身边,与皇帝长时间接触,因此要求具备高度的忠诚度和机动性。而侍中长期在皇帝身边,有丰富的临场经验,因此被选为门下省长官的首选。相比之下,中书省和尚书省的职责更多的是文书处理,不需要与皇帝长时间接...
百度试题 题目隋朝门下省的长官称为( )。 A. 尚书令 B. 纳言 C. 左右仆射 D. 内史令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纳言 反馈 收藏
隋文帝建立“三省”后,门下省的审核权正式形成制度。因为门下省的长官从西晋开始就是侍中,所以隋朝门下省的长官还叫侍中。虽然隋文帝为了避讳而将侍中改为“纳言”,但唐朝后来还是恢复了侍中的名称,直到唐朝灭亡。
2、简介门下省是中央政权体系中的三省之一,主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除门下省以外,还有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的中书省,以及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尚书省。其中,中书省和门下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则为执行机构。3、门下省长官在隋朝称为纳言,唐朝改叫侍中,门下侍郎副之。门下省内设给事中、...
唐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二人)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为弥补宰相的缺额或增加宰相的人数,皇帝往往指定自己信任的和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唐初此举() A. 助推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 B. 导致了国家权力机构臃肿 C. 降低了朝廷...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具体如下:1、中书省: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
唐前期,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通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合署议事。高宗永淳年间,政事堂迁往中书省。后来,尚书省也参与政事堂议事,三省长官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请旨。政事堂的演变 ①保证了社会公平 ②提高了工作效率 ③体现了三省一体化趋势
唐初确立三省制以后,由于三省事权分立,往往产生弊端,尤其是掌握出令权的中书省和掌握政令审核的门下省不时因政见不同而互相扯皮,推诿搪塞。有鉴于此,唐太宗遂决定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合署办公,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最早设置于门下省,后迁往中书省。其后,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议事,并以本...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下设三省,分别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行宰相职责,门下省最高长官称为门下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