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网获悉: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梁静秋研究员团队发现,随着尺寸的减小,硅衬底上铝镓铟磷(AlGaInP)红光微型LED芯片可承受的最大电流密度增加,高注入电流下散热特性有所改善,且中心波长偏移减小,该研究有望进一步促进红光微型LED(Micro-LED)在全彩显示技术上...
Micro LED显示技术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高分辨率、低功耗、长寿命等优点,是继LCD和OLED之后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但其大规模商业化面临着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等难题。 技术瓶颈之一是如何实现Micro LED的全彩化。虽然已有几种巨量转移技术方案如弹性印章转印、静电转印等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取得了成功,但制造能满足AR/VR应...
Micro-LED具有优越的性能,应用于微型显示器、可见光通信、光学生物芯片、可穿戴设备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目前,Micro-LED显示的技术挑战是如何获得高分辨率和高像素密度。像素尺寸缩小、芯片的周长面积比增大,导致侧壁的表面复合增多,非辐射复合速率变大,从而致使光电效率下降。器件制备过程中的ICP刻蚀,加重了侧壁缺陷。另...
【长春光机所红光Micro-LED光电特性研究获进展】使用晶圆键合和衬底转移技术,制备五种像素尺寸(最小尺寸为10μm)的硅衬底AlGaInP红光Micro-LED以探究其尺寸效应。研究采用低损伤刻蚀技术减小LED芯片侧壁缺陷;采用散热性能更好的硅衬底代替GaAs衬底,改善LED芯片的散热性,且避免GaAs衬底对红光的吸收 ...O网页链接 ...
半导体产业网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梁静秋研究员团队发现,随着尺寸的减小,硅衬底上铝镓铟磷(AlGaInP)红光微型LED芯片可承受的最大电流密度增加,高注入电流下散热特性有所改善,且中心波长偏移减小,该研究有望进一步促进红光微型LED(Micro-LED)在全彩显示技术上的应用。
采用蓝光Micro LED结合量子点色转换阵列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全彩化方案。蓝光Micro LED制备工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量子点色转换技术只需要整体地制造具有极高像素密度的蓝光Micro LED显示器,通过图案化的量子点色转换阵列将其部分蓝色像素分别转换成红色和绿色,即可实现全彩显示。
Micro-LED以其优越的性能被应用于微型显示器、可见光通信、光学生物芯片、可穿戴设备和生物传感器等诸多领域。目前,Micro-LED显示的技术挑战是如何获得高分辨率和高像素密度。由于像素尺寸缩小,芯片的周长面积比增大,导致侧壁的表面复合增多,非辐射复合速率变大,从而导致光电效率下降。器件制备过程中的ICP刻蚀,加重了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