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LTP的两个阶段E-LTP和L-LTP,L-LTP比起E-LTP的维持时间更久,在体外实验中,单次的高频刺激可能只引起E-LTP阶段,而有间隔的(例如间隔几秒)的高频刺激往往能引发E-LTP和L-LTP两个阶段。 2、突触效能的长时程抑制(LTD) 突触效能的长时程抑制(LTD)与LTP的产生条件竟然惊人的相似,在海马体中的两个神经元...
小李老师又来给大家科普脑片实验啦 专注新药靶点,助力新药发现 爱思益普生物
长时程增强(LTP)是指高频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长时间兴奋性增强的现象。为研究LTP的产生条件,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单一刺激a1或a2轴突均会引起神经元b兴奋但不会产生L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甲组高频刺激a1;乙组先注射离子后进行单一刺激;丙组同时进行刺激 A. 单一刺激下,突触前神经元释放...
1. 早期 LTP:短期强化记忆 早期 LTP 的时间作用比较短,它更多是一种“见效快,但不持久”的机制。钙离子激活了几种关键蛋白,比如 CaMKII 和 PKC,这些蛋白就像建筑工人在“突触”上增加临时的建筑材料,比如让 AMPA 和 NMDA 入口变多,增强信号传递。2. 晚期 LTP:打造深度记忆 “便捷装修”只能应急,要想...
1、突触效能的长时程增强(LTP)机制 关于长时程增强(LTP)现象实验。在实验中,有两个相连的神经元A->B,如果用电极高频率刺激A神经元,重复几次这样的操作后,突触后膜的B产生的电位比原来有了两到三倍的增强,并且这种增强效果能够维持几小时甚至几天。
1.长时程增强(LTP)的发现 LTP最初是在兔海马体中发现的。LTP是由泰耶·勒莫1966年首次在挪威奥斯陆佩尔·安德森的实验室中观察到的。在那儿勒莫对经过麻醉的兔进行了一系列神经生理学实验,以研究海马体在短期记忆中的作用。 勒莫的实验...
最后,通过体内的实验,作者们检测了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性LTP诱导活性。与光激活I205K以及K42M突变相似,自磷酸化位点突变T286A以及ATP结合抑制突变F89G型CaMKII的光激活后并不会显著刺激CaMKII移动到突触棘突或者促进棘突生长。但是当加入AS283抑制剂后,光激活paCaMKII T286A突变体激活CaMKII移动以及棘突生长,并且水平...
最后,通过体内的实验,作者们检测了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性LTP诱导活性。与光激活I205K以及K42M突变相似,自磷酸化位点突变T286A以及ATP结合抑制突变F89G型CaMKII的光激活后并不会显著刺激CaMKII移动到突触棘突或者促进棘突生长。但是当加入AS283抑制剂后,光激活paCaMKII T286...
海马脑片LTP记录技术 海马脑片横断面结构 CA1 PP CA3 DG SCh 1mm 记录电极 刺激电极 记录电极 刺激电极 海马脑片上电极的放置 100μm CA1区锥体神经元细胞线 脑片LTP实验设备示意图 PV PS SPS SA 海马脑片Scheaffer通路诱发场电位的特征 SA--Stimulus artifact (刺激伪迹) PV--Presynaptic volley (突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