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1)黎平会议没有触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领导层问题,但是就红军的走向在军事层面上作出了决定,解决了长征的军事路线问题,把“通道会议"提出的“转兵”主张变成了现实,实现了中央红军长征后的第一次战略转兵。(2)黎平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政治局会议的集体...
会议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黎平会议的意义在于指明了长征转移的方向,挽救了红军,但领导问题没有解决。红军难以彻底由被动到主动。这...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中央领导岗位上。鸡鸣三省会议 1935年2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的一个村庄(尚示确切考证)召开会议,决定反攻遵义,并且博古向张闻天正式交出中央领导权。扎西...
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2日 湖南通道县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8日 贵州省黎平猴场会议 1935年 1月 1日 贵州省瓮安县遵义会议 1935年 1月15日 贵州省遵义市会理会议 1935年 5月12日 四川省会理县两河口会议 1935年 6月26日 四川省懋功芦花会议 1935年 7月21日 四川省黑水县沙窝会议 1935年 8月 4日 四川省...
1935年10月,陈云向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情况时说:“每次战斗前,连队的党员都召开会议,选出后备指挥员,大约有四五个人。如果连长在前线受伤或者牺牲了,队伍不会跑散,因为第一后备连长会立即挺身而出;如遇不幸,第二后备连长又会代替他,一个...
扎西整编是长征中最大的一次缩编,部队通过缩编和加强政治工作,更加适应机动作战的需要。六、三人军事小组成立——苟坝会议 1935年3月10日,中央在遵义县苟坝村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讨论是否进攻打鼓新场的问题。会议上,大家都赞同打,毛主席认为此时不应该进行攻坚战,如果不能快速解决战斗,红军将陷入险境。但他的...
长征途中,扎西整编算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精简。那次调整不仅缩减了部队规模,还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让部队更能灵活应对作战需求。六、三人军事小组成立——苟坝会议 1935年3月10日,中央在遵义苟坝村开了个紧急会议,议题是打不打打鼓新场。会上,大家意见一致,都想打,可毛主席看法不同,他觉得那时候不适合打攻坚...
关于“长征”的论述,特指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五年十月所进行的长征历程。【一、突破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在1934年10月初,博古等人作出了重大决策,放弃中央苏区,转向西部的湖南地区转移。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与红二、六军团汇合,共同创立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在此之前,中央派遣了...
一、通道会议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8.6万人仓促告别中央根据地,被迫进行红军长征,开始了战略大转移。同年12月11日,中央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12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