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河楼是为了镇煞昌源河的“河灾”而修建,因此得名“镇河楼”。古时昌源河水泛滥成灾,给祁县百姓带来灾难,为了避灾免祸,在这块风水宝地筑了这座楼。从此,河水驯服,祁县便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镇河楼为两层四檐歇山顶阁楼式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通高15米。台基为砖石结构,中间拱券门...
镇河楼,这座位于祁县城东北贾令镇的古建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经历了嘉靖、清乾隆年间的多次修缮,如今依然屹立不倒。镇河楼是一座两层四檐的歇山顶阁楼式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通高15米。顶层檐下斗拱五踩双昂,三重檐斗拱三踩单昂,二重檐斗拱三踩单翘,檐下悬...
而在众多的建筑瑰宝之中,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的镇河楼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追溯到庚子年(1900 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在仓皇逃往西安的途中,曾从镇河楼之下穿过。这位见多识广、久居深宫的“老佛爷”,面对镇河楼时也不禁为之赞叹。这一赞叹,仿佛为镇河楼的精美与壮丽加盖了一枚特殊的印章,让后人得以知晓它...
镇河楼 楼上悬挂有“昭馀胜景”“川陕通衢”“永镇昌源”“惠庇兆姓”祁县古称昭馀城,形容其景色秀丽,此地又是通往陕西、四川的重要道路,而镇河楼建设之初又有镇压昌源河水患的目的。登楼的木楼梯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一路西逃长安,中途曾经过贾令镇,亦是对这座壮观的楼阁赞不绝口。
镇河楼,又名玉皇楼,坐落在介休市西刘屯村的中心地带。它是介休境内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历了四个朝代的更迭,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变迁,却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楼分南北两部分,北楼高耸,南楼相随。北楼平面呈正方形,是一座三滴水...
在山西祁县的贾令镇,有一座古老的建筑——镇河楼,它屹立在五里长街的南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座楼始建于元代,经过多次修葺,如今依然坚固。它的名字“镇河楼”背后,有着一段深刻的历史故事。镇河楼的名字来源于它修建的目的——镇压水患。祁县有一条名为昌源的河流,每年六七月间,河水汹涌,沿河的田地和房屋常常...
贾令镇河楼正立面 贾令镇河楼,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城北7千米处的贾令镇贾令村,故名。据《祁县志》载,贾令镇河楼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明清三次重修,1984年、2018年亦先后修缮,现存为明代建筑,系国务院核准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演进和时代的变迁,昔日的交通要道已移至他处,镇河楼也逐渐被人们淡忘。幸运的是,它得以幸存并成为珍贵的古迹。但遗憾的是,由于知名度不高且公共交通不便,专程前来探访此楼的游客寥寥无几。能与镇河楼扯上一点点关系的名人,就是慈禧太后。话说,在1900年的庚子之变中,慈禧太后虽敢向11国...
🌟 贾令镇河楼是山西省现存大量采用琉璃装饰构件的古建筑之一,正脊两端置龙形大吻,檐部勾头瓦和滴子瓦均雕刻有神龙,垂脊、戕脊之上设仙人走兽。它是山西省目前仅存的两座镇河楼之一,也是山西现存创建最早、建筑体量最大且建筑结构最复杂的镇河楼。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