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纸及印刷术发明以前,我国古代曾经有着书于竹简、木牍、绢帛,及镂于兽骨、青铜、石板的传统,且绵延不绝两千多年。《墨子·兼爱下》有言,“何知先圣大王之亲行之也?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的意思 这个标题表达的意思是书写在竹简和帛书上的文字与镂刻在金石上的文字的意义和区别。在中国古代,竹简和帛书是常用的书写材料,而金石则常用于刻写法律、纪念碑等正式场合的文字。因此,书写在竹简和帛书上的文字通常被视为日常生活和私人情感的表达,而镂刻在金石上的文字则更多地体现了正式和...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得出“书写载体有竹简、丝帛、金属、石头、陶瓷器等”;第二小问,依据表格可知汉字呈现由繁到简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信息“把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的人民心灵缝合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得出“汉字具有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7月30日上午,《镂于金石,书于竹帛——漫谈汉语古文字学及其四个分支学科》专题讲座在惠州博物馆一楼学术报告厅开讲,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文字专家董珊主讲。本次讲座由惠州市博物馆联合惠州市东江书院主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曾传山,惠州市东江书院,惠州市作家协会,珠江月惠州诗词...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写在竹简、丝帛上,雕刻在金属、石头上。用来记载功臣大将的非常功业。比喻功劳卓著。
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这是《墨子·兼爱下》中的一段文字,深刻揭示了汉字得以超越时间的特点。事实上,汉字还可以令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得以沟通交流,因而帮助我们超越空间。
书于竹帛 镂于金石 陕西师范大学藏 中国古典文献精萃展 1 展览主题 陕西师范大学藏中国古典文献精萃展 2 展览内容 面向全校师生,展出建校以来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抄本、刻本,石刻拓片、拓本,书画作品156件,致敬为学校古籍特藏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贤...
百度试题 题目《墨子·兼爱下》有这么一段话:“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盤盂,传遗后世子孙。”这句话可以用做证明下列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论据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汉字记录语言,使我们的语言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作用 反馈 收藏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书于竹帛镂于金石”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般情况下将春秋文字与西周文字放在一起研究现根据历史阶段将春秋与战国合二为一。墨子“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正反映了当时的文字存在形态。从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实物成果来看殷商、西周时期的字体不论载体还是形体都比较统一。殷商文字以甲骨文为主...
《墨子兼爱(下)》提到,今人不与“先圣六王”同时,却能了解其德行,“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书写之于思想传承、文明演进的价值。而在“传遗后世子孙”方面,铜器铭文(即所谓“金石”“盘盂”)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当古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