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湖南省凤凰县、贵州省雷山县地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以银料为原料,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吹烧、锻打、焊接、编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环节。2006年5月20日,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
台江苗族银饰中,以片片“银片”覆盖上衣,誉称“银衣”,重达一二百两。苗族银饰从图案设计、花纹构建到锻制技艺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与独特的艺术创作力,展现了苗族的民族风情和民族精神。2006年,贵州省雷山县申报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
侗族银饰需经过切割、錾刻、花丝、旋转编织麻花、焊接、作色、景泰蓝等繁杂工艺。银饰产品种类繁多,有项链、项圈、头饰、胸针、手镯、戒指、耳环、银花、银梳、银冠、银簪、脚链等10余种品类。三江侗族银饰锻造技艺已于2018年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批非遗项目名录。图为银匠在制作银饰产品。龚普康 摄 7月4日,在广...
银饰说:不! 可以是流光溢彩的白! 你以为“火”只是让人恐惧的危机? 银饰说:不! 可以是淬炼新生的火! 以银为画布,錾子为笔 一锤一錾,刻出时代的百态人生, 锤起錾落,留住匠人的流金岁月。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锻造的,远不止银! 是时光、是历史!编辑...
林陵祥,男,汉族,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福安市申报。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福安市珍华堂畲族银器技术研究所获得“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02...
三代锻银·活了非遗·火了乡村—— 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赋能凤凰乡村振兴记《团结报》2023年8月6日第4版。5月24日上午85岁的龙吉堂拉着风箱吹火熔银一天的工作就此开始这样的日子龙吉堂走过了73年熔银:拉动风箱吹炭火熔化银条。几十年来龙吉堂总爱坐在家门前用锤子叮叮当当锻打银项圈他已记不清...
1、熔银: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把坩埚放在风箱炉上,用木炭全部盖好,再用风箱鼓风增高温度。 2、锻打:将熔银凝固后的热银捶打紧实 ,再捶打成四方形长条,最后将银条捶打成直径约3毫米的圆柱形细条状,此步骤需多次反复进行,因为一次并不能打成所需要的形状。
周俊禄是江西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固村的一位银匠,一錾一锤之间,他打制的一件件银器透出神韵和风采。2004年,周俊禄拜师学习银器制作工艺,20年间,他用指尖功夫探索传统技艺的个中三昧。在吸收传承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周俊禄和爱人刘祥丽运用3D建模工艺,让手上的银器立体夺目。 记者:黄和逊 新华社音视频...
鹤庆银器锻制以纯银为主料,镂雕和纯银抽丝编盘工艺相结合,据所需形态、规格,加工而成。有选材、熔炼、敲片锤操、制模、充模、案刻、拉丝、金银错、熔化、组合焊接、清洗、打磨、抛光等十三道工序。制模是制出初模,将银片放在初模上锤打出初步形状;充模是向银坯里注入松香等填充物;拉丝是将银加工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