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屋漏痕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唐代陆羽的《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中。它描述的是雨水顺着墙角流下,留下的自然痕迹。这种痕迹给人一种凝重而自然的感觉,象征着书法中自然的笔触和意境。 应用:在书法中,屋漏痕的效果是通过中锋浓墨行笔来实现的。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既有力又有美感,完全符合颜真卿所描述的“屋漏痕...
书法上的锥画沙,既有从效果上说的,也有从技法上说的。 从效果上说,是说用锥子在沙中划过,划痕两边有突起的沙,其大意与屋漏痕差不多,也是讲的要中锋行笔;还有的认为,锥画沙是指感觉,划沙时明显感到沙砾的阻力,这就不但要中锋行笔,而且...
这个奥妙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就叫做师法自然。姜夔《续书谱》谓,“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据上述,颜真卿的体会是从怀素的体会中进一步生发出来的。怀素见壁间拆裂痕,悟到笔法之妙,颜鲁公便以不如屋漏痕更为贴切,所以怀素才大为叹服的。那么屋漏痕又怎样的形状?原来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才能徐...
“屋漏痕”、“折钗股”、“如印印泥”等是中国书法中有关运笔比较形象的名词,这几种笔法其实都在强调“中锋行笔”,是运笔调锋的动作,中锋运笔要求笔芯在笔画中心运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屋漏痕同时要求运笔过程不要轻滑,而要笔锋在突破阻力的情况下顿挫涩行前进,线条更厚重有质感!
“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这三个词都是书法中的专业术语,用来形容特定的笔法或书写效果。以下是对这三个术语的详细解释: 锥画沙:用来形容书家的藏锋笔法。想象一下,用锥子在沙子上画画,由于沙子的柔软和流动性,锥尖划过时会留下细腻而含蓄的痕迹,这种笔法追求力透纸背而不露锋芒。这个术语也常被省作“锥沙”...
从效果上看,锥画沙与屋漏痕有异曲同工之妙。当锥子在沙中划过,留下的痕迹两侧突起,这要求书法家在书写时需保持中锋行笔的姿态。同时,也有人认为锥画沙的感觉至关重要,即在划沙时能明显感受到沙砾的阻力,这需要书法家不仅保持中锋行笔,还要运用逆锋技巧。从技法层面分析,锥画沙强调的是笔锋的运用,而...
同时,“屋漏痕”与“锥画沙”之间也存在着不少差异。第一点,“屋漏痕”和“锥画沙”用笔着纸的力度不一样。“屋漏痕”着纸要轻,用力要小。它侧重于“静”,强调结果,即“水痕”。而“锥画沙”是用一定的力量把笔头中的墨汁“刻印”在纸面上,故用笔之力...
书法用笔“屋漏痕”与“锥画沙”,是古人得自然之妙后的神来之笔 文·段宏刚 古人要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聪明,对“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很早就理解透彻了,常常会在生活中发现美,然后把这些美融合进艺术创作之中,极大丰富了创作手法。 “屋漏痕”正是对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的贴切诠释。这个书法用笔术语跟唐代...
书法术语概述:'屋漏痕, 折钗股, 锥画沙, 印印泥'的定义与来源 “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是中国书法中极具特色的术语,它们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书法的用笔技法,还蕴含了深厚的审美意趣。这些术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书法家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
“屋漏痕在草书中的墨色变化丰富多样,如同屋漏痕在土墙上留下的水渍。这种墨色变化与古人用墨密切相关。古人制墨讲究原料和工艺,不同的墨在书写时会产生不同的墨色效果。例如,松烟墨色乌,在书写时可能更能体现出屋漏痕的自然、古朴之感;油烟墨色泽黑亮,可在特定情境下突出屋漏痕的强烈视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