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在范体预留凹槽后镶嵌金、银、铜的装饰手法,古代称为“镂金”,这种工艺在春秋晚期即以成熟,一直到战国早期还在流行。青铜器中最早使用这种装饰技法的是嵌红铜工艺,也泛称错铜工艺。现在资料显示,这类青铜器错红铜工艺最早成熟于吴楚之地,也许来源于漆器装饰启发,但纹饰装饰风格还是传承于中原地区,错工多以...
环抱式光带下,有一处很特别的地方——流金木饰,运用的是错铜工艺,将金属镶嵌在木板上,造型独特,犹如闪电划过天空的轨迹。素有“雷击木”之称,寓意“平平安安”,设计全球共用,东方影响世界。
以下是错铜工艺的主要流程: 1.准备铜材:首先,需要选择质量上乘的铜材,如紫铜、黄铜等。这些铜材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以确保在后续加工中能够展现出精致的细节和完美的质感。 2.设计图案:根据创作意图和客户需求,设计师会绘制出精美的图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铜材的特性和工艺要求,以确保最终的成品...
其中赵固区1号墓出土的金错青铜带钩(M1:131)和兽首形青铜车軏(M1:63)〔12〕、透空圆形青铜当卢(M1:157、28),皆带有春秋晚期的风格,与战国早期山西太原赵卿墓和长治分水岭墓群所出的变体夔龙纹青铜豆、舟一致,当是晋国工官的风格,只是未以金错工艺装饰,报告称赵固是战国晚期不确〔13〕。 辉县地属于魏国的“...
一一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变迁,那场古老的祭祀活动仿佛被一只精美的牺牛所承载。金银错铜牺尊不仅是盛酒器,更是历史的见证,虽历千年,但仍能通过它窥视那个遥远的战国时代。如今,我们透过黄土的缝隙,凝视着这件金银错镶嵌的铜牺尊,它不仅是一件盛酒器,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时而清晰,时而朦胧。铜牺尊的工艺...
贵族们为了彰显自己的尊贵地位,开始采用鎏金、包金、错金银、错红铜等装饰工艺。🔩 错红铜工艺是一种在青铜器铸造时预留出凹槽,然后将红铜丝嵌入凹痕内,再打磨抛光外表的方法,使得青铜器看起来光彩夺目,奢华无比。🏞️ 庙前村位于万荣县荣河镇西南7.5公里的黄河滩上。这里曾多次发现铜器。1958年和1961年,人们...
金错铜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独特的青铜工艺。这种工艺主要是在铜器的表面,用金丝或金片镶嵌出各种图案和文字。接着,使用错石将表面磨平,使其光滑。金银错是一种特殊的金属装饰工艺,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流行。这种工艺主要是将金银或其他金属丝片嵌入到青铜器表面,形成各种纹饰或文字。完...
这一时期的玉石镶嵌技术,尤其绿松石镶嵌,与后来的青铜器嵌错工艺存在显著关联。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绿松石都是最重要的玉器(美石)种类之一。在自然界中,含有铜元素的地表水与含铝、磷的岩石产生化合作用之后生成绿松石。因其质地细腻,色泽艳丽,引人瞩目,很早就被视为珍稀之物。然而天然绿松石大多 薄而...
铜错金银各个时期的发展: 错金银工艺是用两种金属, 以不同光泽显现花纹的工艺。 错金银工艺在青铜饰件上的运用, 始于春秋中期, 盛行于战国。 之后各个时期均有仿。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建立的社会转变时期,此时期周室王朝失去了对各诸侯的控制能力,各诸侯国之间通过征战兼并小的诸侯国,取...
从工艺角度来看,这件锡罐采用的是“错铜”工艺,类似于古代的“错金银”技法。通过在器表嵌入薄铜片,利用铜和锡的不同色泽构成花纹,然后再进行磨错和抛光,最终呈现出绚丽的效果。这种“错”的技法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诗经·鹤鸣》中就有“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描述。到了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