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鎏金银龟盒内底 香具说 刘文娟女士在《法门寺地宫出土茶具名物研究》一文中提出:“银龟盒当不是存放茶末的茶盒,而可能是熏香合(盒)或者是一种龟形盒容器。”姜捷先生在《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香具及其意义》一文中认为:“将所谓‘鎏金银龟盒’定为香具似乎更符合其体现的功能,或可更名为龟形香炉。”这两...
龟负“论语玉烛”银筒,以龟为底座,龟背上为双层莲花盘,盘内为蜡烛状银筒,带盖。筒身,以鱼子纹为底,刻有飞鸟、龙凤以及卷草纹,靠上部位有一个长条形方框,内刻“论语玉烛”四字。筒盖与筒身以银链相连。盖纽形似花苞,盖面为卷边荷叶状。盖身侧面刻有鸿雁、卷草纹、流云纹。同时出土的还有五十枚...
“鎏金银龟盒不完全封闭、盒内底部凸凹不平不利于取茶叶末,加上多处镂孔的设计,用来倒取茶末和热水很不方便,更不符合常理。”法门寺博物馆文博馆员毛小东经过十余年的深入研究,提出颠覆性的观点:鎏金银龟盒并不是一件茶具,其真实功用是香具,名称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只鎏金银龟。一只出土于扶风法门寺地宫,另一只则出土于镇江丁卯桥窖藏。虽然它们都是唐代中晚期的金银器,但背后的故事却大相径庭。关于龟是道家祥瑞之物的说法,个人认为有些牵强。丁卯桥银龟或许还能勉强与这个说法扯上点关系,但法门寺银龟呢?难道佛道真的能一家亲?这似乎有些说不通。至于“...
法门寺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鎏金银龟盒,这件文物是1987年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此物长28.3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重820.5克。国家一级文物。分体锤击,纹饰鎏金。器物为仿龟形,昂首引颈,鼻部、嘴部中间及两端镂孔。以甲背作盖面,龟身内空,四足有力,内部中空。形象...
鎏金银龟盒是一件唐代珍贵的金银器文物,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以下是关于鎏金银龟盒的详细信息:尺寸与重量:该器物高13厘米,长28.3厘米,宽15厘米,重达820.5克。制作工艺:采用分体锤击后焊接成型的技术制作,纹饰部分则使用了平錾鎏金工艺,使得整个器物金光闪闪,十分华丽。造型特点:整体呈...
从俯视图看,中空凹陷的四足与中部平坦的龟腹组成了凹凸不平的内底,如果用茶则等工具量取茶叶末,龟腹边缘及四足处的茶叶末则难以取出,由此可见,此龟盒并不适宜贮藏茶叶末。 ▲唐 鎏金银龟盒内底 香具说 刘文娟女士在《法门寺地宫出土茶具名物研究》一文中提出:“银龟盒当不是存放茶末的茶盒,而可能是熏香合(...
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是唐代金银器,国家一级文物,《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丹徒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现收藏于镇江博物馆。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的出土,成为了研究唐代酒令文化的重要资料。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高34.2厘米,筒深22厘米,龟长24.6厘米。通体银质...
在长沙博物馆的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中,一件唐代鎏金银龟盒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件宝贝高13.1厘米,通长27.6厘米,于1987年在法门寺塔地宫中被发现,现在珍藏于法门寺博物馆。这件银龟盒的设计独具匠心,采用分体錾刻和焊接成形的手法。龟形设计巧妙,昂首曲尾,四足内缩,以背甲作为盖子,内部焊接有椭圆形子口架。龟...
这件鎏金银龟盒出土于法门寺唐塔地宫后室,长28.3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重820.5克。长寿吉祥兽 口鼻处镂空 龟背展示 腹部展示 唐僖宗供奉的这只憨态可掬的小乌龟是一件唐代的熏香器具,它短短的四肢撑起坚硬的甲壳,壳上六边形纹路细致清晰,竟同真龟背甲一般。揭开龟甲,在它的腹部燃放香料,香气就由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