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汉代铜铺首是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二桥那涧闸东坡汉墓出土。出土地方 徐闻县二桥那涧闸东坡汉墓全长6.23米,宽1.7米,高1.8米,封门完好,整座墓砖均以几何印纹砖铺设,随葬器物包括有铜铺首、铜环、五铢钱、陶筩盖、陶灶、陶屋、陶釜足等。墓中出土的铜铺首有两件(一套),保存基本完好。两...
元代兽面形铜铺首介绍 🎙️ 这是出土于北京西城区德胜门城墙的元代兽面形铜铺首、铜衔环,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北京保卫战。明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攻入元大都,改称北平,随后将北垣西侧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并在北垣南五里新筑土城垣,作为防止元军反攻的第二道防线。洪武四年(1371年)废元大...
这件铺首采取了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造型精致生动,布局错落有致,线条婉转细腻,艺术风格严谨,具有浓重的历史厚重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也是目前所见我国最大的战国时期铜铺首。上海世博会期间,曾作为河北馆的镇馆之宝向世界展示。 铺首是我国古代器物上的附件,最早萌芽于史前时期,成熟于殷墟二期偏晚阶...
战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掐丝珐琅。1966年出土于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器形巨大,纹饰华丽,举世罕见,是 “战国七雄”燕国的宫门构件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近动态 晒书的是小阿呀 2024-12-29 📚校园二手书交易平台APP方案📱📖在校...全文 +7 晒书的是小阿呀 2024-12-29 茶事包收纳...
这件战国铜铺首,系木漆澡盆上的板手,是河北省中山王墓出土的铜铺首中最大的一种。通高10.6厘米,宽15厘米,环外径9.8厘米,重6.5千克。正面为兽脸衔环,背面下部有榫头,顶端上翘可固定在器壁之中。榫长1.8厘米,宽2.3厘米,高2.8厘米,兽面以饕餮纹为主调,以卷云纹构成的角、顶、鼻形成了饕餮的...
鎏金铜铺首是一对唐朝时期的国家一级文物,陕西省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现收藏于西安博物院。文物历史 这对鎏金铜铺首直径26.5厘米,环径20.6厘米,重1.6千克,是当前已知的最大的唐代铺首。1974年该文物出土后不久,该文物便入藏西安博物院,成为该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制作技术 在造型上,鎏金铜铺首整体...
在西汉时期,铜铺首衔环作为一种铜制装饰品,更是被广泛应用。铺首的造型通常略呈方形,其正中饰有一兽面纹,兽面特征鲜明,大眼、宽鼻、弯眉上翘,展现出一种威严而神秘的气息。在面额处,设计有凸起的人面纹,增添了铺首的装饰效果,同时也使整体设计更加复杂和立体。在鼻中,设有一个穿孔,以便...
西汉时期的铺首衔环铜匜是一种独特的水器,其设计独特且工艺精湛。器物形状类似于瓢,壁身薄而体型较大,椭圆形的口部微微收拢,边缘设有子口阶。流部分则呈现出长槽状,引人注目的是其腹部上部的装饰,左右和后三面都镶嵌着璀璨的鎏金铺首衔环,增添了华贵的视觉效果。这件铜匜的来源地为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