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神飞”铜铳,中国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制铜手铳。因铳镌“神飞”而得名。1957年由山东省博物馆发现,现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特征 铳呈细长管状,药室部隆起,共铸有6道环箍。口径3厘米,全长43.5厘米,膛深28.9厘米,重4.75千克。前端镌有“射穿百札,声动九天”8个篆字,中间镌“神...
福建晋江市博物馆内的“温州府铸造”铭铜铳,重达三百二十多斤,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重量级”铜铳为温州制造 在晋江市博物馆,有一件重量级的文物——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温州府铸造”铭铜铳,铳身有“铳重二百七十斤”的刻文,相当于现在的三百二十多斤,这个重量在全国出土的铳类武器中实属罕见。 这件...
明代初期的一种兵器——铜铳,由铳管、药室和后座三部分组成。铳长40.5厘米,重2.25公斤,全身铸有四道箍。铳管上刻有铭文“铸造铜铳,留守左卫,洪字一号,建文二年九月?日”,铭文竖列四行十九字,从右至左排列。 📜 发现与历史 这支铜铳是在明中都钟楼基址旁边的沟中被当地农民发现的。1978年,它被从凤阳县...
1999年冬天,福建晋江一渔民在耙蛤蜊时,意外在滩涂中发现刻有“温字捌号”铜炮。 炮身铭文显示,这是一尊嘉靖三十二年(1533),由温州府铸造的铜铳。这尊铜铳后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晋江市博物馆。 这是史料中明代温州卫善于制造军器,其声誉在全国“为时称首”的一个实证。
西安景龙池铜铳 Bronze Gun from the Jinglong Pool,Xi'an 元代中期铜制手铳,是中国的早期火铳之一。1974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关景龙池。铳的结构 铳为青铜铸制,形体较小,呈细长管状,表面较粗糙,管壁厚薄不均。口径 2.3厘米,全长26.5厘米,重1.78千克。由前膛、药室和尾銎组成。药室部外凸,...
中国元代至顺三年(1332)制铜火铳,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有明确纪年的火铳。1935年发现于北京市房山云居寺,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Yuan Zhishun Tongchong 元至顺铜铳 Bronze Cannon of the Zhishun Reign,Yuan Dynasty 铳呈管状,侈口,铳口不圆,口径约10.5厘米,全长35.3厘米,重6.94千克。铳膛较...
而如今,“中国水下考古摇篮”连江定海湾所出水的“国姓府”铜铳,则成为了这段历史的珍贵见证。铜铳,这一古老火器的代表,如今在连江县博物馆的展柜中静静陈列,它不仅是一件国家二级文物,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这件铜铳,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精巧的设计,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战争与辉煌。据记载,它是在定海湾水下文物...
元代的铜铳构造精细,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前端的铳管、药膛和尾部的銎区。枪管部分,从前面看,有四圈加固用的圆箍,这些圆箍不仅提供强度,还可在设计上起到装饰作用。圆箍的左右两侧延伸出对称的支柄,长度为7.2厘米,直径4厘米,整体长度达到24.5厘米,便于握持和操作。药膛设计巧妙,其前端的...
在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国诞生了一种创新的后装式铜制火炮,因其铭刻有“佛朗机”字样而得名。这种火炮在1978年被发现于辽宁省辽阳市,两门珍贵的佛朗机铜铳被辽宁省辽阳市文物管理所珍藏。“佛朗机”原本是明代对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称谓。16世纪早期,先进的葡萄牙火炮传入中国,因其技术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