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一些地区,铜豆多与铜敦互为补充,其功能大致相同。 三晋铜豆,延续春秋晚期的形制,分为方座豆、盖豆、浅盘豆。方座豆的盘与底座分铸,焊接成型;盖豆的器和盖以子母口相合,盖可仰置成盘;浅盘豆为细长柄,盘极浅,流行于战国晚期。 再看这件双环耳三环钮铜盖豆,它继承了传统豆的基本架构,又融入了时代独...
🏺这件青铜器,名为狩猎宴乐图铜盖豆,出土于战国中山国的一座贵族墓中。它的材质是青铜,目前收藏在河北博物院。🎨铜盖豆的器表饰有四层图案,包含了90个人物、63只野兽、26只鸟和6条鱼,纹饰繁密,形象鲜活。盖豆上还描绘了两组狩猎宴乐图,二层楼台上是饮酒的贵族,楼下有演奏钟磬的乐伎,楼外有射雁的猎手...
铜盖豆是一种在古代祭祀和宴飨中专门用来盛放腌菜和肉酱等调味品的容器。这件铜盖豆全身镶嵌着精美的花纹,大部分绿松石至今仍保存完好,显得十分华丽。盖内和腹内壁都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的铭文。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墓陈列中展示了这件铜盖豆。器身上原本镶嵌着凹凸不平的绿松石,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绿松石保...
铜盖豆 长20.7cm、宽16.5cm、高18.4cm 出土于曲沃县上马墓地ꄲ后一个: 弦纹青铜鼎 ꄴ前一个: 綯索纹莲盖铜壶 国家文物局 中国博物馆协会 故宫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国家博物馆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晋国博物馆 晋ICP备11007517号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曲村镇晋国博物...
战国时期的铜盖豆,不仅是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皿,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历经千年的风霜,铜盖豆依然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中,向世人诉说着那段尘封的历史往事。铜盖豆的独特魅力 战国时期的铜盖豆,不仅是一件实用的...
铜盖豆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早期的铜豆多是无耳的。到了春秋时期,豆盘两侧加耳的铜豆开始出现,而在豆盘上加盖的组合则是战国时期流行起来的。因此,铜盖豆的流行时期主要在战国时期。 二、特点和用途 铜盖豆的特点在于其带有盖子,盖子通常带有圆形把手,可以与豆盘紧密扣合。豆盘两侧通常各...
🔥 东周铜盖豆,战国早期的珍贵文物,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工艺,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这件铜盖豆通高26.4厘米,口径20.6厘米,形状类似于高脚盘。🎨 铜盖豆上镶嵌着绿松石,形成了联凤纹和鸟首龙纹,通体采用嵌错法,是战国青铜装饰工艺的典范。🏺 1978年,这件铜盖豆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收...
战国雷纹带盖铜豆,灵寿县青廉战汉墓葬出土。青铜豆,礼器的一种,出现在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青铜豆是古代贵族或君王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其社会功能是用来代表使用者的身分地位和...
【狩猎宴乐图铜盖豆】 年代:战国 尺寸:高19.6cm、深腹盘口径17cm、底座径10.4cm 出土地:河北平山县穆家庄战国初期墓 馆藏:河北省博物院 青铜豆出现于商朝晚期,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发展到繁荣阶段,作为重要礼器,与鼎、壶组合随葬于大中型墓葬之中,一直延续至两汉时期才最终消失。这件狩猎宴乐图铜盖豆整体像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