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错银铜牛灯是东汉青铜器,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市邗江区甘泉2号东汉墓,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与它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铸有“山阳邸”、“建武二十八年造”铭文的雁足灯,“广陵王玺”金印等,可以断定墓主人为东汉初年广陵王刘荆。 外形展示 东汉错银铜牛灯通高46.2厘米...
更为精妙的是,它还暗藏一个防治污染的巧妙“机关”——铜牛灯的人类最早的环保意识,居然就这样举重若轻地体现在了小小的灯具身上,要知道在西方,直到15世纪,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才发明铁皮导烟灯罩,比汉代整整晚1500年。灯座、灯罩以及烟管均可以自由拆解,便于清洗烟垢,整件铜灯不超过30厘米,高度也合乎当时需...
视频从三维视角重点展示铜牛灯的工艺与纹饰、灯具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为您呈现更真实、更立体的沉浸式效果,让您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文物的历史故事、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 视频播放量 18436、弹幕量 16、点赞数 1300、投硬币枚数 79、收藏人数 571、转发人数
其中,错银铜牛灯为南博的镇院之宝,也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它于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该铜牛灯通高46.2厘米,身长36.4厘米,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铜牛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
这灯牛在哪儿 汉代有一头黄牛 它肚里能装水,头上能吸尘 亮相:它是错银铜牛灯 由灯座、灯盏、导烟管三部分组成 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四足敦实的壮硕黄牛 牛的腹部中空,用于盛水 背部翘到可以顶起一个灯盏 灯盏的构造主打一个灵活 底部有一把手,便于转动 两片弧形灯罩开合自如,利于调节照明度 其中的一片灯罩呈...
这件错银铜牛灯,无疑是釭灯中的极品,其精湛的工艺与独特的设计,无不令人为之倾倒。“李姬家”豆形铜灯,西汉时期珍品,现藏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错银铜牛灯,通高2厘米,身长4厘米,整体造型别致,以牛驮灯盏为设计灵感,巧妙地分为灯座、灯盏和烟道三个部分。底座上,一头雄壮的公牛形象栩栩如生...
如图为出土于江苏东汉墓的错银铜牛灯。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造型艺术体现...
作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此次铜牛灯回扬“省亲”,也是给扬州市民藏友的一个惊喜。再看这个展区里的精美文物,来自苏州博物馆。 朱媛 扬州博物馆讲解员: 这一件是清代早期嘉定地区非常有名的一个竹刻名家顾珏,他雕刻的一个竹刻的小笔筒。...
错银铜牛灯:古代艺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 错银铜牛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之一,也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它出土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古墓中,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错银铜牛灯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之间。它的外形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铜牛,身体圆润,眼睛明亮,牛角弯曲,...
这盏铜牛灯的纹饰非常华丽,以流云纹、三角纹和螺旋纹为底纹,刻画了龙、凤、虎、鹿等汉代常见的神禽异兽图案。工匠们采用错银工艺,将银片嵌入青铜材质内,使得图案更加立体生动。如果不看文物的名称,第一次见到它的人很难想象这是一盏灯。因为从古至今,灯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我们今天使用的电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