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提到所谓的“铜柱出,交趾灭”,这时候“铜柱”又有北移倾向,甚至到了“钦州”境内,则是古之交趾和南宋的交界处,可见当时的说法又有变动。从《岭外代答》中可见当时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是传统的“汉之南境”,即为日南境内,一种为“钦州说”,即在南宋边境(当时交趾已独立),后者显然又是虚构之言,并且附带...
这里提到所谓的“铜柱出,交趾灭”,这时候“铜柱”又有北移倾向,甚至到了“钦州”境内,则是古之交趾和南宋的交界处,可见当时的说法又有变动。从《岭外代答》中可见当时出现了两种说法,一种是传统的“汉之南境”,即为日南境内,一种为“钦州说”,即在南宋边境(当时交趾已独立),后者显然又是虚构之言,并且附带...
为防止交趾原住民拆毁铜柱,马援命人在在铜柱上刻下了“铜柱折,交趾灭”六个字。图片当地有很多叛军余孽对汉朝不满,对这两根铜柱更不满,经常偷偷向铜柱投掷瓦块、石头来泄愤,由于投掷物越来越多,最终竟然堆积成两座小山。越人每过其下,以瓦石掷之,遂成丘 而且这两根铜柱本身就价值连城,把铜柱融了可是一笔很大...
但马援在率军离开交趾前,在自己军队实控区域的最南端立下了两根铜柱(今越南弓山一带,即北纬13°处),以纪念其战功,并南边的西屠国(越南南部的古国)确定分界线。 史书记载: 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为防止交趾原住民拆毁铜柱,马援命人在在铜柱上刻下了“铜柱折,交趾灭”六个字。 当地有很多叛军...
因为这个传统,汉朝伏波将军马援才会在铜柱上刻下“铜柱折,交趾灭”这种话。 也是因为这个传统,直到汉朝灭亡都无人敢动马援铜柱。这就是古中国的真实历史,这就是汉朝曾经的真实战绩,一切的辉煌都浓缩在了马援铜柱的六个字里面。铜柱折,交趾灭。 文.远方青木...
马援一路追击残兵,从合浦郡到日南郡,一直打到大汉的南之极。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震慑当地的叛逆,马援竖铜柱于此,并留下“铜柱折,交趾灭”。马援虽然在建武二十年班师,但是余威依然震慑当地,直到公元968年,当地政权建立,正式脱离了中原王朝。虽然脱离了中原王朝,但是作为他们以前的主人国,我们还是经常帮助它...
根据《后汉书卷86》记载,当年马援平定了交趾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战功,便在交趾的边境立起了数根铜柱,表示这里以北都是东汉的疆域,这根铜柱上写着:铜柱折,交趾灭等等话语,后来就成了著名的马援铜柱。当时的交趾人对此很不服气,每次路过这里的时候,会向铜柱扔一些砖瓦,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座小山包(每...
叛乱平定后,马援在交阯立铜柱为汉之南界,并在其上铸铭文曰:“铜柱折,交趾灭。”但是,马援所立铜柱具体到底在哪儿,历史上却没有一个定论。西晋张勃的《吴录》载:“象林有小洲,生柔金,自北向南行三十里有西属国,人自称汉子孙,有铜柱,云汉之疆场之表。”这是有关铜柱的最早记载。《中国地名大辞典...
为防止交趾原住民拆毁铜柱,马援命人在在铜柱上刻下了“铜柱折,交趾灭”六个字。图片当地有很多叛军余孽对汉朝不满,对这两根铜柱更不满,经常偷偷向铜柱投掷瓦块、石头来泄愤,由于投掷物越来越多,最终竟然堆积成两座小山。越人每过其下,以瓦石掷之,遂成丘 而且这两根铜柱本身就价值连城,把铜柱融了可是一笔很大...
马援率楼船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进击九真征侧余党都羊,自无功至居凤,斩首五千余级,岭南悉平,再至交趾,设立铜柱。上书:“大汉伏波将军马援建此”其中铭文有“铜柱折、交趾灭”。 于是振旅还京师,赐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 马援半生戎马,尝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