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世界的“铸客大鼎”就出自这座大墓,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里展陈的铜敦也是李三孤堆出土的精美铜器之一。 这个铜敦远看像书本里的插图“地动仪”,近看,它由上下两个半球构成,大小犹如一个约10斤重的椭圆形西瓜。铜敦的两个半球顶部各有三个兼具装饰作用的兽足,中部各有一对环耳,两个半球分开后,可分别由各自的...
铜敦是古代的一种青铜器,主要用途是作为盛食器和礼器。以下是对铜敦的详细解释: 一、历史背景与用途 产生时期:铜敦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主要用途:作为盛食器,铜敦主要用于盛放黍、稷、稻、梁等粮食作物。这些谷物适宜温热食用,因此铜敦设计有盖子,以保持食物的温度。同时,由...
▲ 铜敦的外观设计 菱形勾连云纹铜敦的设计非常独特,高28.0厘米,口径20.5厘米,现藏于随州博物馆。其造型为 椭圆球体,盖与身部完全相同,且都设有三个舌形扣钮以供扣合。此外,盖与身还各自装饰有三个扁状透空的兽形钮,而足与口部则巧妙地设计成两个对称的环形耳,这样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对称美感。...
传统文化|山东淄博临淄区出土文物赏析——铜敦篇 铜敦(dui)是东周时期礼制破坏下鼎簋制度衰落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食器类型,《礼记·内则》:“敦牟卮匜”,郑玄注:“敦、牟黍稷器也。”说明敦是一种盛黍稷的食器。“敦”字并非器铭中自名之本字,只是因其自名与敦同音而文献假借敦为其名,青铜器自名与“敦”...
#馆藏瑰宝#嵌地几何..#馆藏瑰宝#嵌地几何云纹铜敦。战国。1974年秭归斑鸠窝出土。高22.8厘米,口径17.5厘米。器形为球状,由盖、身各半合成,盖身同大。盖身各有三个昂首兽钮、足。两侧各有对称环钮。器身满饰蟠螭纹。敦是
铜敦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青铜制盛食器和礼器,起源于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铜敦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铜敦是王公贵族们的盛食器和礼器,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 二、造型特点 铜敦的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
1989年5月,在我国提供大量确凿证据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代表政府前往美国海关,收回了东周铜敦。同时,两名文物盗窃犯被判处死刑,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日报》曾在头版报道了这个惊心动魄的国宝回归故事。铜敦追回案,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追回流失海外文物的新篇章。(来源:极目新闻)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
青铜器的辉煌时代:从铜敦、铜洗到铜车饰的历史与艺术 铜器,亦被称为青铜器,是采用青铜为主要原料,经过精细加工制成的各种器皿和用具。青铜,这种红铜与锡、镍、铅、磷等化学元素的合金,因其表面形成的青绿色铜锈而得名。自青铜问世以来,它便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标志。❒ 铜敦的历史价值 铜敦...
正在播放[探索·发现]经过两千多年的埋藏 铜敦里发黑的泥土到底是什么 《探索·发现》 20231221 2023考古进行时 第四季 河北蔚县战国墓葬发掘纪实(下) 00:38:35 本期内容 [探索·发现]为解开墓主人身份之谜 考古队员将紧挨墓主人骸骨的随葬品一一提取 00:04:47 [探索·发现]一件品相完整的玛瑙环出土成功 00...
1. 铜敦是古代的食器,同时也用作礼器,主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2. 这种器具的形态结合了鼎和簋的特点,通常具有圆腹、双环耳和三足或圈足的设计,还有窄盖,并且其表面常装饰有环带纹等图案。3. 敦这种器物是从鼎演变而来的,具有三短足、圆腹和口侧附带的兽首,兽首嘴里衔着环。4. 敦的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