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敦是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鼎、簋的形制给合发展而成。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器身常饰有环带纹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铜敦 所处时代 春秋战国 古代食器。青铜苏底几铸器。敦是从鼎演360百科变而来。三短足、圆皮轻井装比照鸡过婷客义腹、口侧附兽首两、衔环。器有...
传统文化|山东淄博临淄区出土文物赏析——铜敦篇 铜敦(dui)是东周时期礼制破坏下鼎簋制度衰落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食器类型,《礼记·内则》:“敦牟卮匜”,郑玄注:“敦、牟黍稷器也。”说明敦是一种盛黍稷的食器。“敦”字并非器铭中自名之本字,只是因其自名与敦同音而文献假借敦为其名,青铜器自名与“敦”...
传统文化|山东淄博临淄区出土文物赏析——铜敦篇 铜敦(dui)是东周时期礼制破坏下鼎簋制度衰落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食器类型,《礼记·内则》:“敦牟卮匜”,郑玄注:“敦、牟黍稷器也。”说明敦是一种盛黍稷的食器。“敦”字并非器铭中自名之本字,只是因其自名与敦同音而文献假借敦为其名,青铜器自名与“敦”...
铜敦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青铜制盛食器和礼器,起源于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铜敦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铜敦是王公贵族们的盛食器和礼器,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 二、造型特点 铜敦的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器身常饰有环带纹等。铜敦的盖与器身能...
铜敦:是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鼎、簋的形制给合发展而成。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器身常饰有环带纹等。此件为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物件,出土于九连墩1号幕,为盛饭洲器,通高26.2,口径21.2cm。 - ₯于20240620发布在抖音,已
1989年5月,在我国提供大量确凿证据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代表政府前往美国海关,收回了东周铜敦。同时,两名文物盗窃犯被判处死刑,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日报》曾在头版报道了这个惊心动魄的国宝回归故事。铜敦追回案,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追回流失海外文物的新篇章。(来源:极目新闻)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
一件纹饰非常精美的战国云纹铜敦(dui),出土于甘肃天水张家川马家塬遗址M18墓墓主木椁的西北角。 敦呈球形,盖与器身相似,各有三足,既可以合起来,也可以单独分开分别放置。上下两半球纹样几乎一致,两条三...
齐文化博物院•铜敦。铜敦是东周时期礼制破坏下鼎簋制度衰落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食器类型,《礼记内则》:“敦牟卮匝”, 郑玄注: "敦、 牟黍稷器也。"说明敦是一-种盛黍稷的食器。"敦” 字并非器铭中自名之本字,只是因其自名与敦同音而文献假借敦为其名,青铜器自名与"敦”同音者器型有两类, - -种是...
指尖上的国宝67丨战国虺纹铜敦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青铜敦,是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也作为礼器使用,出现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后期。 虺(huǐ)纹铜敦,战国青铜器,高19厘米,口径20厘米,重1.6千克,平顶山应国墓出土,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铜敦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