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以铁路为方法、为契机、为理解中国现代性的钥匙 🚆📕 编辑推荐⭕“大沨”书系005⭕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作序推荐⭕以铁路为方法、为契机、为理解中国现代性...展开短评 打开App写短评 ffdo2024-06-03 17:59:57 华而不实,对史料的运用分析浮于表面。给人生搬硬套理论,搁置历史细节的错愕感,...
比起这种强调重要性的历史叙述,又或那种建立新理论模型的努力,我只是想从我的角度把铁路现代性的种种具体经验展开来阐述——人们和铁路初次相遇时使用的语言、看到火车图像时的反应、在火车旅行中记录的风景、在车厢中与陌生人相遇等等,希望挖掘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中国人最初接触铁路的经验 新京报:我们知道,19世...
作者李思逸博士以铁路为方法、为契机、为理解中国现代性的钥匙,透过1840年至1937年约一百年间,铁路进入中国之后发生的冲击与适应,探讨铁路在晚清民国的具体情境中是如何与现代的想象与经验勾连在一起。而当铁路成为人与世界的中介,“中国”、“现代的中...
李欧梵|铁路现代性,文化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铁路现代性: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李思逸著,时报文化,2020年12月即出,416页,550.00元新台币《铁路现代性: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原是作者李思逸提交给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博士论文(2012-2018),在随后的两年内几经修改,终于...
《铁路现代性: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原是作者李思逸提交给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博士论文(2012-2018),在随后的两年内几经修改,终于成为现在这样一部内容丰富的学术著作。它的立足点众不同——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一个大题目:晚清和民国时期铁路与火车所引起的时空体验和文化想象,并以此为契机重新...
李思逸,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哲学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曾任教于香港不同高校,发表研究论文数篇,著有《铁路现代性: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文学与电影十讲》。 展开全部 作品目录 推荐序 铁路现代性,文化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导论 以铁路为方法,言说现代性 ...
《铁路现代性: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 李思逸 著 后浪|上海三联书店 至此,铁路不仅是现代性的产物或象征,更可以是言说现代性的一种思路和方法。李思逸的《铁路现代性:晚清至民国的时空体验与文化想象》一书,就是从铁路作为一个具体的“物”为出发点,首先确立铁路作为现代性的言说方法和研究范式,然后...
如果铁路现代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技术产物,那么一切与之有关的文学书写、文化产品乃至心智与经验是否都要被统摄于这些宏大术语之下? 如果铁路现代性仅仅是一种建构的话语与意识形态,我们又该如何处理现代性之中真实而切身的物质对象,以及时空中的身体经验呢?
作为现代性文明发展的重要角色, “铁路”研究具有多元化的言说可能。 除却以上研究领域, 还可以从技术工人群体、铁路对中国城镇体系的影响、 铁路和其他传统运输的关系、铁路与日常生活等各跨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21世纪,各式交通工具横贯陆地海空, 蜿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