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寒”出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铁索寒”是指大渡河上的险桥横架,桥上悬空的铁索晃动,透出阵阵寒意。原诗: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三十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一九三五年五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其中 “大渡桥横铁索寒”讲述的就是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故事。1935年5月26日中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
解析 ”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句指的是红军长征时强渡大渡河,那时河两岸只有几条铁索连着,十分艰险,看起来都让人感受惶惑不安,不寒而栗,所以说”铁索寒”. 分析总结。 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句指的是红军长征时强渡大渡河那时河两岸只有几条铁索连着十分艰险看起来都让人感受惶惑不安不寒而栗所以说铁索寒结果一 题...
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第12集《大渡桥横铁索寒》来源:人民网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1935年5月,天险大渡河横在中央红军面前。红军以两天时间赶完340里行程,直取泸定桥。 5月29日,以22位英雄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军的密集火力,攀着桥上光秃秃的铁索向对岸冲去。经过激战,...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中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反映了中央红军征服天险的艰难历程。1935年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来到大渡河的渡口安顺场。面对水流湍急、险滩密布的大渡河,红一团17名勇士组成渡河奋勇队,在炮火连天的惊涛骇浪中强渡大渡河,一举占领了北岸渡口,为...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什么意思?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的精神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金沙江的水拍打着峭壁,让人感到十分温暖(红军巧渡金沙江后十分喜悦,所以很温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着,悬着许多铁索,让人感到心寒(要冒着枪林弹雨跨过泸定桥十分困难,感到很害怕,更加突出红军战士们的英勇...
云崖暖铁索寒,这是一句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种极端感受。首先,“铁索寒”象征着大渡桥上的艰难险阻。那里的铁索冷硬如铁,仿佛寒意透骨,让人联想到战士们在湍急江面上攀爬的惊险与艰辛,每一步都充满了生死考验,那种冰冷的触感仿佛是对勇气与毅力的最直接考验。然而,“云崖暖...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
“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是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飞夺泸定桥事件的相关介绍: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1935年5月25日,红军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