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腺大戟别名:长角大戟、黄土大戟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钩腺大戟的功效与作用散结杀虫、利尿泻下。 钩腺大戟主治治腹水。内服:煎汤,6-9g。藏医药中治疗胆病,胃肠湿热,胆热等(《中国藏药》《藏本草》)。钩腺大戟药用部位来源于大戟科大戟属钩腺大戟的根和根茎入药。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较粗状,基部具不定根,长10...
钩腺大戟,内服泻下利尿,外用治疥疮,但需谨慎使用 一碗胡辣汤 发布时间:16分钟前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药名】:钩腺大戟 【拼音】:GOUXIANDAJI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钩腺大戟的块根。 【功效】:破积逐水、止咳逆、催吐、杀虫解毒。 【主治】:用于肠胃积滞、肺气上逆之咳逆。外用治疥疖。 【性味归经】:辛,平,有毒。入胃、大肠、肺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6克。外用:适量。
钩腺大戟辛,平。有毒。归胃、大肠、肺经。破积逐水,止咳逆,催吐,杀虫解毒。治肠胃积滞,肺气上逆之咳喘,水肿,痰饮积聚;外用适用于疥疖。1.5~3g:外用:煎水熏洗。
百科:钩腺大戟(学名:EuphorbiasieboldianaMorr.etDecne)是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具不定根,径0.4-1.5厘米。茎高达70厘米。种子近长卵圆形,灰褐色,具不明显纹饰;种阜无柄。花果期4-9月。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广布于全国等地,生长于海拔40米至3,000米的地区,多生于林缘、草地...
钩腺大戟,以其拼音"guo xian da ji"和藏名"川吾"为人们所熟知,来源于大戟科植物钩腺大戟的块根部分。这种中药材遍布全国,广泛分布于各个省区,常见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山坡和林下的生态环境中。在药用方面,钩腺大戟的采集和储存颇具讲究。通常在每年的6月至8月间,当其花朵盛开时,人们...
历史记载中,塔尔奴,或称青海大戟,是钩腺大戟的一种小型变种。《晶珠本草》汉译本将其称为泽漆,但因其根部细小且株高超出常规范围,可能并非泽漆。《藏汉大辞典》和《青藏高原藏药图鉴》则将其汉译为“钩腺大戟”。经过验证,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 Boiss.和钩腺大戟的形态特征与典籍记载相...
钩腺大戟 【药名】 钩腺大戟 【拼音】 GOUXIANDAJI 【来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钩腺大戟的块根。 【功效】 破积逐水、止咳逆、催吐、杀虫解毒。 【主治】 用于肠胃积滞、肺气上逆之咳逆。外用治疥疖。 【性味归经】 辛,平,有毒。 入胃、大肠、肺三经。
钩腺大戟 学名:Euphorbia sieboldiana 别名:土大戟、马蹄大戟 科属:大戟科大戟属 识别要点:多年生草本。茎单一或自基部多分枝,高40~70cm。叶互生,椭圆形、倒卵状披针形、长椭圆形,变异较大,长2~6cm,宽5~15mm,先端钝或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呈狭楔形,全缘。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的顶端,雄花多数,雌花1朵。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