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方昌来到城关区后,腰插一支驳壳枪,奔走在敌人眼皮底下,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斗争。1940年秋,金方昌率领四个游击小组,粉碎了敌人三次抢粮计划。 1940年11月下旬,金方昌接到代县县委通知,让他赶在敌人封锁山口之前,把公粮送到根据地。23日下午,金方昌带领区自卫队队长周...
日寇闻声令伪军去打金方昌,用手巾去堵他的嘴。金方昌挥舞起手铐,令伪军们不敢靠近他。他对押解他的伪军说:“你们要把事情看远些,死我们几个人不要紧,我们还有成千上万的后来人!你们是被蒙蔽在黑洞洞的深渊里,什么也看不见。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不消十年之后,革命是会成功的!”囚车行至北门的时候,...
金方昌,回族,1921年6月11日生于聊城一个小商贩家庭。金方昌的父亲以经营食品为业,一直希望儿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1935年,金方昌考入聊城省立第三中学。这年冬天,“一二·九”运动爆发。金方昌和聊城的爱国学生们奋起响应,不久他离开聊城来到济南,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 1937年11月,金方...
日本侵略者见金钱诱惑无效,便改用严刑逼供,想迫使金方昌透露情报。他们对金方昌施以极端的酷刑,手段极其残忍。首先,他们用皮鞭猛烈抽打金方昌,待其身上出现伤口后,又在伤口上撒盐,企图通过这种残酷手段迅速击垮他的意志。剧烈的疼痛让金方昌忍不住哀嚎,可他咬紧牙关没有低头。接着,敌人又用老虎凳、竹签、烙铁...
这慷慨激昂的诗句是小英雄金方昌在狱墙上用鲜血写的,充分表现了他威武不屈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金方昌的名字和他的精神一样,永远铭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 一、苦难童年 金方昌,回族,1921年6月生于聊城城内步云阁街一个贫困的小商贩家庭,以炸油条为生。金方昌自幼性情倔强,坚持真理,敢于和坏人坏事作...
这个人的名字叫金方昌,时年19岁,山东聊城人,是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抗日英雄英烈之一。金方昌于1920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回族家庭,尽管父母没什么文化,但他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全家人省吃俭用供金方昌读书。金方昌也不负众望,成绩一直非常优异,15岁顺利考上当地的重点中学。“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40年12月3日,身陷监牢的金方昌之前被日军残忍地砍去了一只胳膊,挖掉了一只眼睛,此刻他强忍剧痛,举起仅有的一只胳膊,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墙壁上写下14个大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 这两句诗...
金方昌(1920—1940),山东聊城人,回族。1935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三中学。1937年11月,中断学业,随兄长到山西参加抗战,在运城考入民族革命大学二分校。1938年2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毕业,分配到晋察冀边区工作,任代县牺盟会秘书。不久,调任中共代县赵家湾区区委书记,领导群众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成立农救、青救、妇...
1920年6月11日金方昌降生于山东省聊城县城内南步云阁一个回族家庭。父亲以炸油条来维持生活。家里节衣缩食,供金方昌读书,一次他和一个官僚的儿子一起复习功课,被官僚看见了,他指着金方昌对儿子说:“他家是‘黑脖子’(清朝对炸油条的贬称)你怎么和他来往!”小方昌听后怒目圆瞪:“我是‘黑脖子’,你是‘...
1940年12月3日,金方昌在狱中被杀害,他的英勇事迹成为了聊城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金方昌的故事不仅是对抗日救亡运动的贡献,也是对每一位爱国青年的激励。他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聊城的土地,照耀着每一位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英雄。🌟0 0 发表评论 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