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掺杂 金属掺杂是将一些非金属元素(例如碳、氮、硼、氧等)或者不同的金属元素掺入到现有的金属材料中,从而改变其原始结构和性质,提高其性能和综合应用价值。 2.合金 合金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熔炼和制备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在合金中,每种金属元素的特性都能够得到保留...
在钴尖晶石氧化物(CSO)中掺杂金属已成为提高其催化性能的广泛策略,AB2O4型尖晶石氧化物因其在容纳各种金属成分方面的多功能性以及可调控物理化学特性而备受关注。然而,想要引入杂质原子,就必须依靠杂原子前驱体,其中,前期过渡金属和类金属前驱体与水的反应极其不可控,这为实现原子尺度的CSO金属掺杂带来了挑战。 02成...
近日,北京工业大学孙再成教授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掺杂 CN 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本文重点介绍了金属原子掺杂 CN 基材料的制备、单/双金属原子作为活性位点的作用、掺杂金属作为活性位点形成一体化的光催化剂及其在一体化光催化制氢/过氧化氢、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在该方法中,先将金属元素覆盖在半导体表面,然后加热,金属元素就会扩散进入半导体材料中。由于掺杂剂只是在表面层沉积,因此掺杂剂的分布并不均匀,但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制造一些特殊种类的器件,比如太阳能电池。 总体来说,金属掺杂方法主要是离子注入、热扩散和表面敏化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半导体材料进行掺杂,从而改变其导电...
经过不断地尝试,我终于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化学气相沉积法进行金属掺杂了。 离子注入法也是金属掺杂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个方法需要很精密的设备。我第一次操作离子注入设备的时候,紧张得手都有点抖。我一边操作,一边在心里祈祷可别出什么岔子。我得根据不同的金属和想要达到的掺杂效果,精确地设定离子的能量和剂量。这...
一、电池中金属掺杂的种类及原因 电池中常出现的金属元素掺杂包括铜、铁、锰等。这些元素的掺杂主要来自于电池制造过程中的材料装备和工艺流程。其中,工艺流程中的温度、压力、气氛环境等因素对金属元素的掺杂有着重要影响。 二、电池中金属掺杂的问题 1. 降低电池性能 电池中金属元素的掺杂会...
作者通过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发现,具有较高表面能的过渡金属掺杂的Pd13簇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对于CO2吸附,CO2*的结构参数与电荷转移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对于CO2的初始转化, Pd12Cu簇具有最低CO2初始氢化的活化能垒(0.69eV)。 根据电子结构分析,Cu原子掺杂导致的HOMO升高是催化活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此外,作者构建了...
作者通过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发现,具有较高表面能的过渡金属掺杂的Pd13簇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对于CO2吸附,CO2*的结构参数与电荷转移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对于CO2的初始转化, Pd12Cu簇具有最低CO2初始氢化的活化能垒(0.69eV)。根据电子结构分析,Cu原子掺杂导致的HOMO升高是催化活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此外,作者...
双金属掺杂是指在半导体材料中同时引入两种不同金属元素,以提高材料的光电特性。通常情况下,掺杂的两种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能带结构,通过形成p-n结或者pn-p结的电子垒来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半导体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性能。 二、优点 1. 提高导电性和光电性能。由于双金属掺杂会改变半导体材料的载...
类型1:过渡金属掺杂TiO2 掺杂原理:过渡金属大多呈现多种价态,其中d 轨道电子的存在会对TiO2的光催化活性产生影响。过渡金属离子的掺杂主要产生以下 3 种作用:(1)金属离子掺杂后,若是取代Ti4+的位置,便会在TiO2禁带中引人新的杂质能级,从而使其禁带宽度相对变窄,使TiO2的吸收波长向可见光区拓展;(2) 若是金属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