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搞到足够的钱,金利斌可是答应了开高利息,还信心满满地说自己的福禾豆业能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甚至有可能坐上亚洲最大大豆供应商的宝座。有一大堆人听说过金利斌那时候投资的厉害事儿,结果主动把钱借给他了。说真的,包头就像个金利斌的银行,上到当老板的,下到赶集的,全城的人几乎都跟他借过钱—...
金利斌在这种大环境下,成立了包头市福禾豆业有限公司,开始踏入豆制品行业。政府对这个企业也是十分青睐,金利斌更是屡次拿下内蒙古的“百强企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但政府主要是在名声上给他撑腰,资金方面却是“无能为力”,金利斌自己也是从没停下对其他行业的投资。单单在豆制品这一块,金利...
面对资金压力,金利斌选择了民间借贷这一途径。在当时的包头地区,这种融资方式已被广泛采用,社会认可度也相当普遍。金利斌提供的回报率远超银行标准。在银行年利率仅为2%的背景下,他开出的月息高达2%至3%,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一位借款人透露,金利斌以每月3%的利率向他借取了60万元,仅用30天就支付了1.8万...
就连金利斌本人都不清楚这种行为涉嫌非法集资。筹借了大量资金之后金利斌试图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进行盈利。可是那些盈利还不足以抵得过民间借贷带来的高额利润,入不敷出。如果这时的金利斌选择及时收手,变卖部分产业补足亏空说不定还有再翻身的机会。可是,现实往往并非如此。金利斌太过自信了,他选择成立福禾豆业...
金利斌出生在内蒙古包头市的一个穷苦家庭。从小,他就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家里穷得叮当响,连添一个小生命都成了负担。更糟的是,金利斌还没长大,他爸就撒手人寰了。这下可好,一家子的担子全压在他妈肩上。为了养家糊口,金利斌从小就跟着妈妈满大街摆摊。你别说,这小子还挺机灵,叫卖吆喝玩得挺溜。这段...
在包头这个被山脉、黄土高坡包围的城市,有一个名字令人铭记,那就是金利斌。34岁时,他的身价高达25亿,成为了包头的首富,带着众多的荣誉与光环。然而,在44岁时,他选择了自我了断。结束了这段辉煌而又悲惨的旅程。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在万众瞩目的商业成功背后,金利斌究竟隐藏着...
金利斌的人生故事堪称传奇。1987年,24岁的金利斌还只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像很多初出茅庐的创业者一样,从最基础的摆地摊开始。那时的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着沉重的货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烈日下,他汗流浃背地吆喝着,努力向每个路过的行人推销自己的商品。城管来了,他就飞快收摊逃跑;生意不好,他就...
贫困开端 1967年,金利斌在包头一个寻常的农民家里来到了这个世界。小时候老爸病了,妈为了救他把家里的钱全都花光了,但结果还是无济于事。从那之后,他和老妈就像两颗孤单的豆芽,紧紧连在一起了。要活下去,还得照顾小崽子,妈的日子真是苦得像吃了半个生姜,白天到处奔波找零活,晚上还得翻垃圾捡破烂。
1992年,金利斌看到了商机:南方话梅瓜子的独特口味引起了市场的巨大需求。倾尽积蓄南下湖南,他几乎没有理智地投入了全部。结果,两个月后,他竟然掘到了40万,成了“万元户”中的佼佼者。他成功的秘诀,便是那句“做生意要快人一步,敢冒险才算本事”。迅速崛起与盲目扩张 自此,金利斌开始在商海中激流勇进...
金利斌的身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01 和大多数励志故事一样,金利斌也有一个贫穷困苦的童年,这似乎是老天爷安排给励志者们的统一起始剧本。1967年,金利斌出生在内蒙古包头一个贫寒的农家。自打记事起,父亲就卧病在床,母亲天不亮出门,天黑后她瘦弱的身影才出现在巷子口,扁担里挑着卖剩的小吃。母亲希望他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