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句的意思是,修行者应该不住于任何事物、现象和观念上,不应执着于任何外在或内在的体验。这包括了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的执着,以及对名利、财富、美色等世间万物的执着。 而生其心:“心”在这里指的是智慧之心。当修行者放下所有执念时,内心会摆脱束缚,进入一种空明澄澈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智慧...
三、《金刚经》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应对压力与焦虑 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家庭责任、社会竞争等因素常常让人感到焦虑。通过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可以学会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内心的宁静。无论外部环境多么复杂,我们都可以选择不被其影响,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内心的平和。人际关系的处理 人际关系...
上文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原是《金刚经》中的一句。据说六祖慧能禅师,就是借着这句话而得以彻悟的。在这里,先入之主的执着是用“住”一词来表现的。即是说,既没有是非善恶的判断,也没有好恶爱憎的情感,在没有任何先入之见的状况下,本来的心才会得以诞生。我们要成就《金刚经》的因缘,就要发...
深度解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出自《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著名偈语的真实含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佛家经典,蕴含着两层深刻的含义。 第一层,“应无所住”强调的是人们应努力挣脱世俗物质和现象的束缚,避免为其所迷惑,更不要对其...
为了便于让持诵《金刚经》的修行者更好理解其中内容,佛陀在讲解过程中使用了很多类比、举例子等方式来降低理解的难度。第十分,庄严净土。佛陀以自己为例子,来告诉修行者只有破除我执、破除法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能降伏其心。上一篇文章聊了佛陀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得到任何法。这篇文章,继续聊聊第十分接下来的...
所以我们只要明白了《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人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要记住这句话,不要着急着慌,不要患得患失,也不要瞻前顾后,不要起任何妄想杂念,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生清净心,清净心能生智慧,智慧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也就有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这句经文蕴藏着深刻的智慧。相传,禅宗六祖惠能曾以卖柴为生,某日在街上偶然听到这八个字,顿时豁然开朗,由此踏上了求法、学佛的旅程。王德峰老师对这八个字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解释道,“住”即“住相”,指的是我们对世界万物和人们的区分,这种区分会导致我们陷入其中...
《金刚经》是寺院僧众和在家居士必修的重要经典之一。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因为受持《金刚经》,因悟透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证得空性、破迷开悟、解脱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经是我们修行路上开悟的一大助缘。佛经是佛陀和高僧大德思想的汇集,能够帮我们开发智慧、清净自性。佛门三皈依里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其最关键的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不能“住”,因为这些妄想分别阻碍了人们的心性,使人们的智慧德能显现不出来。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的心性如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藏着无量智慧、无量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