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都,中都是金朝都城。天辅六年(1122)十二月,太祖亲自领兵攻取燕京,把九州还给了宋人,宋为为燕山府。很快又收复,改称燕京。先后设置枢密院和行台尚书省。天德三年(1151)四月,下诏自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迁都燕京,削上京之号。任命尚书右丞张浩、
公元1153年,金王朝将都城从上京南迁至燕京(今北京),取名“中都”,北京的建都史以此为开端,至今已870周年。在北京历史发展进程中,金中都地位的确立,使北京完成了由“城”到“都”的身份转换,在华夏都城营建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元明清定都北京打下了坚实基础。金中都 建号中都——金代北京的身...
苏保衡颇得宗翰赏识,被宗翰推荐入朝,由金熙宗赐其进士出身,随后担任过太子洗马、解州军事判官、同知兴中尹等职。海陵王修建金中都时,由张浩总其事,苏保衡则监督工役。待中都建成后,苏保衡又成为大兴少尹,主要负责大房山金陵的营建。金陵修成后,苏保衡被擢升为工部尚书。到了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
仿照汴京建中都 完颜亮在营建中都之前,派遣画工仿照汴京宫室制度绘图;在修建宫室时,又明确提出“制度如汴”的要求。他还强调“勿惮暂时之艰,以就得中之制”,就是说皇宫布局应该尽量靠近城市的中央位置。由此,金中都的建筑格局和宫室制度都仿效汴京,宫殿的窗户、屏风等部件甚至直接取自汴京宫殿,宋徽宗用作...
金中都遗址首次发掘出城门遗迹——端礼门 本次发掘的端礼门是金中都外城西南城门。这是金中都首次发掘的城门遗迹,也是罕见的金中都保存结构清楚的大型建筑基址,为金中都城布局研究提供了新的坐标点。遗址全景(西-东)。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本次考古工作较为重要的发现是金中都外城相关遗迹,包括城墙、城门、...
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遗迹,在揭秘这组建筑身份的同时,也成为找回文明片段的钥匙,为我们进一步揭示出金中都的规划布局、文化内涵和社会百态。王继红在金中都遗址考古现场 早期磉墩剖面 ❶古井里的惊喜 金中都是以北宋东京城为蓝本营建的一座都城,位于现在北京城西南部,主要区域横跨西城区和丰台区。2020年开始,经...
其中,金中都水关遗址是迄今为止在中都城内发现的唯一一处有营造结构的建筑遗存,其设计之合理、结构之坚固、规模之宏伟、遗存之完整,在全国范围同类遗址中独占鳌头,于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城城墙首次考古发掘发现护城河、马面等遗迹 金中都城墙遗址目前在地表尚存南城墙万泉寺、凤凰嘴和西城墙...
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金中都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自20世纪40年代起,考古人就开始对金中都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50年代,基本确定了金中都外城的边界和分布范围;60年代,进一步揭示了金中都外城垣的位置、内城的范围以及主要宫殿和街道遗迹;90年代,通过多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金中都宫城主殿大安...
在11月25日举行的“北京建都8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丁利娜介绍了金中都考古最新进展,“2022年至2023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丰台区万泉寺村产业用地项目进行考古发掘,发现金中都城内一条重要的南北向道路遗迹,道路宽约20米,初步推测是端礼门门内大街。”公元1153年,金王朝将都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