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奠基人。2. 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在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3. 段路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姚期智讲座教授、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在量子计算等方面有突出贡献。4. 杜江峰:中国...
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院士的故事 作者 信 真 在很多人眼里,他就是一个传奇。29岁,他参与的有关量子隐形传输的研究成果,被《自然》评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列; 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41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院士; 42岁...
总台“科晚”录制现场,80岁的量子信息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讲述为国育才故事,台下观众纷纷落泪。郭光灿实验室已培养了超过90位博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光灿:今天,我们已经真真切切地把量子计算做出来了。时间倒推三十多年...
作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正努力将这所年轻的大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他希望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薛其坤院士指导学生做实验。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结语:薛其坤院士的科学之旅,从山东小村庄到世界科学最前沿,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他在量子物理领...
祝贺!清华大学段路明院士荣获2024年国际量子奖 近日,量子通信、测量与计算(QCMC)国际大会宣布,授予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段路明院士2024年度国际量子奖(International Quantum Awards 2024),以表彰其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其提出的用于长距离量子通信的DLCZ(Duan-Lukin-Cirac-Zoller)量子中继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指出,超导是一个典型的宏观量子现象,在量子信息和高温超导这两个量子科学的重要领域,中国无论在人才的质量,还是研究的水平方面,都处于世界第一梯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继6年前率领团队完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摘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唯一的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 量子算力加上人工智能,10年以后就会诞生量子人工智能的新学科。● 我国的量子计算水平目前位于国际第一梯队,但与美国还有差距,日本和德国等正在追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尽管一连18年苦坐“冷板凳”,我也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这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现在年轻人多...
来自高校、研发机构、上下游企业的全国100多家量子计算相关单位代表齐聚广州。中国量子科技奠基人郭光灿院士、中国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悟空”研制团队负责人郭国平教授出席峰会,并为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70多位量子计算优秀潜在人才颁发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奖项。迎接量子计算时代,利好的不只是老百姓 本次峰会聚焦“寻找伙伴...
丨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丨 NO.1 院士薛其坤:中国量子科技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继6年前率领团队完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摘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唯一的一等奖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6月24日再次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也成为...
丁洪院士“解锁”量子科技前沿,激励海外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近日,百余家科研机构与创新企业代表齐聚广州归谷科技园,共同见证英才与湾区发展的双向奔赴。与此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大讲堂”第19期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讲席教授丁洪以“铁马冰河入梦来,量子计算晶体管”为题,解码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