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姚宏研究组首次提出高自旋的姚-李模型(Yao-Lee model)并阐明其基态是一种新奇的量子自旋轨道液体(quantum spin-orbital liquid)。这一重要研究进展为新奇拓扑物态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并有望推动拓扑量子计算及新型材料设计领域的相关发展。量子自旋轨道液体是一类具有长程量子纠缠的新奇量...
量子自旋液体的概念 物理上的重要性 潜在的应用可能性 近期进展 未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量子自旋液体的发展历史 术语“量子自旋液体”(QSL)起源于Anderson在1973年的论文中描述的反铁磁体的“量子液体”基态[1],他称之为“共振价键”(RVB)态。安德森的原始工作设想了波函数水平上的RVB态,通过将自旋配对为单态,...
一个由瑞士、美国、法国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宣布,他们在锡酸铈材料发现了量子自旋液体的新证据。这一发现有望促进基础物理学和量子计算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物理学》杂志。量子力学理论认为,电子拥有“自旋”的性质,这意味着其行为类似微小的条形磁铁。当电子相互作用时,它们的“自旋”会...
量子理论与应用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理论物理重点实验室 摘要 1973年菲利普·安德森提出量子自旋液体概念,至今已五十年。理论上,量子自旋液体仍然难以直接且正面(positive)定义;实验上,确认量子自旋液体的直接信号仍未探测到。我们简要回顾量子自旋液体概念的发展,特别关注其困难所在,以及目前实验方面的困境。在此基...
1973年,物理学家菲尔·安德森(Phil Anderson)假设某些三角形晶格上存在量子自旋液体(或QSL)态,但他缺乏深入研究的工具。五十年后,由总部位于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量子科学中心相关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小组证实,在一种具有这种结构的新材料KYbSe2中存在QSL行为。
(2) 小文标题“追随“姚-李”刻画量子自旋液体”乃感性言辞,不是物理上严谨的说法,但也算朗朗上口。“姚宏-李东海模型”是若干刻画层间相互作用的更一般的 Kitaev 物理模型中被广泛关注的一个模型,且严格可解,因此对揭示拓扑保护的量子自旋液体态很有意义。这一标题,只是想强调这一关注点。
量子旋转液体,实际是一种固态晶体,它是于2013年1月新发现的材料,也是具有不同于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的第三种磁性材料。这种新型磁性材料,有望未来改变计算机硬盘存储信息方式。简介 量子旋转液体(QSL),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李杨等人在实验室提纯的一种新材料,具有第三种类型磁性。事实上,量子旋转液体是一...
通过发射铷原子晶格在超低温下的激光,科学家们将原子“捅”进一碗混乱的“量子汤”中。 这碗“量子汤”被称为量子自旋液体。 这碗量子汤中的原子很快就被连接到一起,它们的状态也会穿越整个材料连接起来,这个过程叫做量子纠缠。这意味着其中一个原子的任何改变都会瞬间引起物质中另外一个原子的改变;这一突破可能为...
一是卡皮查进行的液氦低温超流的研究,另一个是1962年列夫·朗道解释了卡皮查的实验结果,建立了量子液体的理论。 1941年,卡皮查实验室在低温物理方面的工作被卫国战争打断,他转向理论和实用化研究。通过利用膨胀涡轮法,卡皮查开始大规模生产工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