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射的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意味着将在世界上率先实践量子通信。“墨子号”的“星路历程”“墨子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世界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为何起名“墨子号”《墨经》在古代科学的多个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如此,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被后世尊称为“科圣”。2016年,我国将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以表示对这位科学巨人的崇高敬意。▲清光绪年间印刷的《墨经》。对古代数学的贡...
墨子号(英文:Micius Satellite for Quantum Science Experiments),是中国研制的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卫星工程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简称“空间中心”)抓总负责,该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
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是“墨子号”量子卫星的科学目标之一。“墨子号”量子卫星与河北兴隆地面光学站建立了光链路,在1200公里通信距离上,星地量子密钥的传输效率比同等距离地面光纤信道高20个数量级(万亿亿倍)。实现地星量子隐形传态是“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又一科学目标。量子隐形传态可利用量子纠缠将粒子的未知量子...
新华社6月16日消息,中国科学家15日(当地时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千公里量级的量子纠缠,这意味着量子通信向实用迈出一大步。这一消息目前登上了“自然科学”网站(http://www.nature.com)的头条,并使外国专家感到震惊。此前的量子传输距离纪录是144公里。自然科学...
“墨子号”卫星不仅在科学实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更在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重要突破。近期,“墨子号”成功实现了地表量子态的千公里级传输,这一成果不仅极大地减轻了量子卫星的载荷重量,更为通信系统的小型化和商用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在量子卫星的研发过程中,中国的研究团队面临了...
王建宇简介:1959年6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激光高度计主任设计师,“墨子号”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卫星总指挥。65岁的王建宇自嘲忙得像卓别林“团团转”。他是刚立项的中高轨量子卫星工程总师,是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还担任了上海空间信息产业...
墨子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他不仅描述了光线通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倒立实像的现象,而且正确地指出倒像形成的原因在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因此,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正式命名为“墨子号”。“卫星之名取自于我国科学家先贤,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
2017年6月,我们的工程团队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已经圆满地完成了所有的科学实验,量子卫星完成任务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但是完成任务并不是说这颗卫星就不用了。科学家现在还在天天做实验,不但自己做实验,还和全世界的科学家一起来做实验。那么大家可能就要问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到底是干什么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