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学习上,“尽力而为”鼓励我们不断探索新知识、新领域,勇于挑战自我极限。同时,“...
2019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规范的程序、科学的决策维护重大公共利益、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只“尽力”不“量力”,容易急功近利;只“量力”不“尽力”,往往缺少魄力。坚持尽力与量力相结合,才能管控好风险,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尽力而为,必须乘势而上,看准了就抓紧干,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拿出“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的举措,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尽力”强调主观能动性,“量力”注重按规律办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方法。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能报销的药品只有300余种,治疗癌症、罕见病等用药几乎不能报销。如今,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内包含药品已达3088种,其中包含74种肿瘤靶...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理解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根据现实情况和自身能力做出合理的努力,在做事情时尽力达成目标。这一原则能够在各个领域和事务中得到应用和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可以应用于求职和投资等方面。在求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要贪图利益...
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
量力而行(拼音:liàng lì ér xí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指按照自己能力大小去做事。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也作“量力而为”。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是说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
所以,尽力而为,不只是要在“尽”上无保留,更要在“为”上能长久。量力而行是不可缺的智慧,要求我们考虑长远、科学谋划。量力而行,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强调的则是尊重客观规律,提醒人们做事情不能脱离实际。鞋大了容易摔跤,鞋小了难以走远,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这是每个人该有的自知,推进中国...
201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抓实在,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9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
12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不单单是对明年民生工作的定调,更是民生工作一直以来的核心所在。尽力而为是态度,意味着民生工作要尽力而为解难题,不可虎头蛇尾“不作为”;量力而行是精神,意味着民生工作要切合实际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