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豆培育超过6万种品种,首个大豆全基因组是Williams 82(Wm82),比较基因组发现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理区域的大豆也存在遗传变异,目前中国的两个大豆全基因组是栽培大豆ZH13及野生大豆W05,与Wm82存在大量基因结构变异。 目前研究已利用二代测序构建7种野生大豆的泛基因组,本研究组装26种...
该研究选择了7份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豆进行从头测序和独立组装,构建野生大豆泛基因组,通过基因集比较分析,占48.6%的核心基因反应了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特点;51.4%的非核心基因,在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相关途径上富集,反应了野生大豆的广泛适应性。 针对泛基因组,诺禾致源团队开发了一套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比对的结构变异鉴定方法,...
为此,在系统研究基础上,选择7份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豆进行从头测序和独立组装,构建了野生大豆泛基因组。利用一套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比对的结构变异鉴定方法,项目组率先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全面解析了野生和栽培大豆种间遗传变异,特别是在阐明大豆种内/种间结构变异方面取得了突破,发现野生大豆特有、栽培大豆特有及驯化性状建成相...
北京时间3月15日0点01分,国际植物学领域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一项来自山东农业大学张大健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根据这一研究成果,人类首次获得多年生野生大豆高精度基因组图谱,首次构建多年生野生大豆泛基因组。 张大健介绍,据科学估算,相对于多年生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在驯化过程中遗失了约70%基因资源,他们团队经过多...
物种的遗传变异包括插入/缺失变异(PAV)、拷贝数变异(CNV)等,在农作物性状的遗传特性中起重要作用,而泛基因组是研究遗传变异的重要思路,它倾向于构建基因组图形,准确识别基因分型及群体变异。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油料和饲料作物,栽培大豆(Glycine max)是从野生大豆(Glycine soja)驯化得来。目前大豆培育超过6万种品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