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汉明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绘制出全球首个野生大豆的参考基因组,为世界大豆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有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中大教授林汉明发表演讲(图自港媒)据香港《星岛日报》4月4日报道,本身是农...
最终组装获得的基因组大小为1013.2Mb,contig N50 3.3Mb,scaffold N50 50.7Mb。 Fig.2野生大豆基因组de novo组装流程 基因组注释 研究者分别对不同生长时期及发育阶段的野生大豆样本进行RNA-Seq和PacBio Iso-Seq测序,并结合RNA-Seq/ Iso-Seq转录组数据,使用同源蛋白预测及从头预测等方法对蛋白质编码基因和可变剪接异...
在这次研究中,林汉明及其团队针对野生大豆W05,采用了新的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绘制出达至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野生大豆参考基因组。研究人员通过此基因组与已有培植大豆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发现野生大豆与培植大豆存在显著的基因组结构差异。研究发现,与野生大豆相比,培植大豆11号染色体和13号染色体末端发生了相互...
林汉明表示,这次针对野生大豆的研究,应用由华大基因提供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加上其他崭新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绘制出了达到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野生大豆参考基因组。 研究人员通过此基因组与已有的培植大豆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野生大豆与培植大豆存在显著的基因组结构差异,对遗传育种有重大影响,同时也解释了大豆驯化...
中新网4月4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日前,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汉明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绘制出全球首个野生大豆的参考基因组,为世界大豆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有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本身是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的林汉明称,野生...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林汉明教授团队及华大基因等多家国内外机构合作完成了全球首个野生大豆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解析,该成果为挖掘野生大豆遗传资源和改良、优化栽培大豆品种提供了重要工具。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基因组信息是当前作物改良计划的重要基础。过往大豆基因组研究主要依赖美国科学家完成的栽培大...
新华社香港4月3日电(记者张雅诗)香港中文大学3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绘制出全球首个野生大豆的参考基因组,为大豆基因研究提供重要工具。 这项研究由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林汉明领导。他表示,野生大豆参考基因组在比较基因组和进化研究中有重要价值,可以帮助寻找重要基因,最终实现改良培植大豆品种...
中新网4月4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日前,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汉明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绘制出全球首个野生大豆的参考基因组,为世界大豆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有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资料图:香港中文大学。图片来源:香港中文大学官方网站 ...
据新华社消息,香港中文大学3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绘制出全球首个野生大豆的参考基因组,为大豆基因研究提供重要工具。 这项研究由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林汉明领导。他表示,野生大豆参考基因组在比较基因组和进化研究中有重要价值,可以帮助寻找重要基因,最终实现改良培植大豆品种,帮助研发高产、优质...
【题目】研究者在大豆突变体库中筛选出纯合突变体甲,并对其展开研究。 (1)γ射线照射可诱导大豆发生基因突变或___,是构建大豆突变体库常用的___因素诱变方法。突变体甲表现为叶皱缩型,如下图。 (2)以突变体甲与野生型大豆为亲本,进行正反交获得F1。采用特异性引物对两亲本基因组DNA 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