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徘徊,十色陆离。“五光十色——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近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呈现了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遴选出120余件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精品,将十种釉色按五大色釉体系分为五个单元,展示中国古代颜色釉瓷的神韵风骨。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瓷器是水、火、土的结合,也是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缠枝花纹。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往往模印“枢府”两字,故称“枢府釉白瓷”。枢府是掌管国家军队大权的重要机构枢...
窑变釉的特点在于窑温对釉水发色的影响,而窑内不同位置的温度都有着细微的差别,所以在烧成的窑变釉瓷器中,几乎没有同样的釉色,所以称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雍正创烧后的前几朝中,由于窑变釉胎体的厚度及造器拿捏的精准优美,发色的变化也较为丰富,虽然玻璃光不强,但釉质沉稳油润,有较强的吸胎之感(...
茶叶末釉瓷器的圈足露胎处为黑褐色,人们多将它称为“铁骨泥”,很像是使用了含铁高的黑色瓷泥做胎,有一种圈足与器身完美搭配的古朴之美。其实制作茶叶末釉的瓷器胎体,还是使用含铁量低的胎泥,烧成后表现为白色,但由于茶叶末釉颜色重,白色的脚线与黄褐色釉配合起来,有头重脚轻之感,不雅质也不稳重,所以工匠...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以唐英为督陶官的景德镇御窑厂曾大量仿制宋代五大名窑器物,主要是仿宋代哥窑瓷器的釉色,造型袭古又有创新,清代各代都有仿哥窑釉瓷器的佳作。今天介绍一下明清仿烧哥釉瓷,对比之下,谁更技高一筹呢?清雍正 仿哥釉贯耳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 哥釉贯耳扁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
黄色在明代是完全属于皇家的一种御用色泽,所以烧造出的瓷器仅供宫廷所使用,而普通的百姓则无权使用这种至尊高雅的色泽。黄釉瓷有高温和低温之分。明代洪武时期并未见有传世的黄釉瓷,而永乐时期开始烧造出纯正的黄釉瓷,但是传世器物非常少见,一般是以撇口盘出现。二、明代宣德时期的黄釉瓷特点 明代宣德时期的黄...
恬淡之美:雍正御窑仿官釉瓷器赏析 清代帝王一向心仪宋瓷的古雅气息,雍正时期对五大名窑的仿制已具有相当规模。虽说是仿品,但清朝对历史名品的仿制并非全部出于功利目的,而是为了赶超前人,继承传统;加上官窑出品,必是精品,因此与宋瓷名品相比几乎难分伯仲。本场北京大羿2021春季拍卖中,LOT311清雍正仿官釉弦纹...
清代哥釉瓷器的胎体特征如下:官窑所作哥釉瓷器胎体细腻洁白、厚重。民窑所作哥釉瓷器胎体有灰白、黄白等色,胎质较官窑哥釉器差。官窑所作哥釉器修胎规整,民窑哥釉器则修胎较草率,不规整,有的圈足有火石红现象。清代哥釉器从釉的色泽上分:有月白、米黄、粉青、灰青、油灰、灰黄、瓜皮绿(绿哥釉)、翠...
近年来在湖田窑遗址采集和考古发现一批重要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标本,水平之佳,品质之好,器型之丰富,可谓空前绝后。落马桥考古发掘亦有同类发现,可见景德镇有多处烧造米黄釉瓷器之窑场。这些窑址的重要发现皆可与传世实物一一对应,如今,从窑址调查的角度能够把米黄釉器物考证出自景德镇地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