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诗官是古代中国朝廷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采集民间诗歌,以了解民情、风俗和社会状况。 在古代,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采诗官的职责就是深入民间,采集各地的民间诗歌,并将其整理、编辑后呈献给朝廷。这些诗歌反映了民间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对于了解社会状况、把握民情民意具有重...
意思概述:-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采诗官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及其衰落所带来的影响。采诗官原本负责采集民歌民谣,以了解民情、规谏君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衰落,导致君王闭目塞听,贪吏奸臣横行。逐句赏析:- 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采诗官的工作是采集诗歌和民谣,以此引导人们发表言论。-...
因此,采诗从西周以来一直是官方的一项重要政治工程。 据《汉书》记载,在每年的阳春三月,大地冬寒已消,万物初萌,此时便会有官方派遣的“采诗官”敲着木铎(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行走在春天的乡间与田野,搜集着那些随风吟唱、又像风一样聚散无形的民间歌谣,然后献诗于上,供统治者察观民风,从而进一步知...
”根据上面的说法,采诗官大多出自五六十岁的老者以及无儿女的特殊人群。当然,国家会给他们一定的“工资报酬”的。 当然,在后世乃至今天,“木铎”往往被用来比喻宣扬教化的人,如《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而“摇木铎”则指带有警示色彩的宣传“教化”,“摇木铎”成了封建社会当权者...
《采诗官》唐代:白居易 采诗官,译:采集民间诗歌的官员, 采诗听歌导人言。译:采集记载民间词曲,是用来劝导人们行为的用途。 言者无罪闻者诫,译:民间市井百姓唱出什么都是真挚没有过错的,而听的人才会受到影响, 下流上通上下泰。译:从古至今,诗歌词曲都流传描写着各个朝代年间的兴衰成败。 周灭秦兴至隋氏,译:...
《诗三百》,采诗活动的集大成者 时日久远,采诗官的足迹早已在历史的尘埃中湮灭了,采诗活动也成为留在史册中的印痕和江湖传说。足迹可湮灭,采诗成史话,但采诗的成果却并没有湮灭,它实实在在地存于世间,传颂古今,它就是皇皇巨著“诗三百”——《诗经》。大家熟知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采诗观风,这一先秦时期的古老制度,虽起源难以考证,但在周代已明确存在。《礼记·王制》中记载:“天子五年一巡守(狩)……觐之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采诗官,这一周朝设立的特殊职业,专门负责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了解民俗风情和政治得失。许多《诗经》中的诗歌都出自他们之手...
比如《七月》是《诗经》中的《国风》的一篇古诗,这首诗词是周公将采诗官收集的民间材料经过编纂后献给年幼的周王,让他了解农事和民情,便于后来治理国家。其主要内容是记述一年四季的节气时令,原文叙述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
汉朝采诗官的装备 汉朝采诗官的装备设计与其职责紧密相关。采诗官是汉代特有的一种官职,负责深入民间采集诗歌谣谚,以此观察民情、了解风俗。这一制度源于周代“行人采诗”传统,至汉武帝时期更为系统化。为完成使命,采诗官需配备兼具实用性与象征意义的装备体系,其设计考量涉及文书工具、交通工具、身份标识等多个维度。
一、采诗官的身份与地位古代采诗官是帝王宫廷中的特殊职业,他们被选中成为皇室内廷的成员。担任采诗官的人才辈出,天分出众,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还要擅长表现宫廷气派和皇室威仪。因此,采诗官的身份地位极高,备受帝王赏识和尊重。二、采诗官的工作内容采诗官的主要职责是为帝王撰写诗歌。他们要时刻关注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