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写作背景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1920xx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词想要表达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毛主席在重阳节登上临江楼,偶然看到原野里的小黄花,联想到了战士而已。不过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却写得非常有技巧。这首《采桑子·重阳》以传统“悲秋”词那种伤感的基调起头,但是词中的内容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采桑子·...
毛泽东的这首《采桑子·重阳》,写于1929年10月11日,农历重阳节。《毛泽东年谱》记载:当时临江楼庭院中黄菊盛开,汀江两岸霜花一片,毛泽东触景生情,遂填词《采桑子·重阳》一首。 1929年,对于诞生仅仅两年的人民军队来说,尚处在生命幼年。未满36岁的毛泽东,也在经历着人生之中第一次重大考验。
写作背景: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采桑子·重阳》是现代文学...
采桑子重阳创作背景采桑子重阳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10月11日)。此时距离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有两年了,而此一阶段毛泽东过得并不舒心,当时,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重阳,一个秋高气爽、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日子,一个把酒临风、月下赏菊...
写作背景 《采桑子.重阳》写于1929年。那时,毛泽东关于建军原则和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等基本战略思想未能被多数同志理解和接受。他比较孤立,也因此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到闽西一边养病(他当时得了很严重的伤寒),一边深入农村调查,组织农民进行武装斗争等。9月21日,...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采桑子*重阳的写作背景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2017-10-27 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