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并不是利尿激素,也并不是抗利尿激素,其主要作用于肾脏,进行钠离子和水分的再吸收。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属于类固醇类激素,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强电解质代谢作用的盐皮质类固醇,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生成,并受肾脏分泌的血管紧张肽原酶调节。该类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离子和水分子的...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是两种不同的激素,它们具有调节水盐平衡的作用,但分泌部位、性质及调节机制不同。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分泌,属于类固醇激素,可以加速肾脏对身体代谢过程中所生成的钠离子和水分子进行再吸收,排出钾离子,维持体内的钠离子与钾离子平衡。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元分泌,贮存于垂体后叶,属于肽类...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离不开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其分泌主要受肾素(一种蛋白水解酶)—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如图1所示。图2为ADH的作用机理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血浆渗透压是指 。 (...
抗利尿激素(ADH):又称血管升压素(VP),能提高远端小管末端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ADH与远曲小管末端、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V2受体结合→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上皮细胞中cAMP↑→管腔中膜蛋白激酶激活→膜蛋白磷酸化→膜构型改变,水通道开放→管腔膜对水通透性↑)从而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浓缩,...
A、水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而水盐平衡调节中,醛固酮的分泌不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A错误;B、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水分和钠离子,因而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B正确;C、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不同,但作用部位相同,C错误;D、...
醛固酮主要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同时促进钾离子和氢离子的排出,这样一来,就帮助身体维持了血钠和血钾的平衡,防止了水肿和脱水的发生。而抗利尿激素,则主要作用于肾脏的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使身体在需要时能够留住更多的水分。
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生理情况下调节抗利尿激素释放的重要因素。 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及其周围区域存在渗透压感受器,这些细胞对血浆晶体渗透压、尤其是对NaCl浓度的改变非常敏感。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兴奋渗透压感受器,使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分泌、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相反,大量饮清水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上...
抗利尿激素,也称血管升压素(VP),就是由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神经元合成得肽类激素。抗利尿激素得作用主要就是提高远曲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得通透性,促进水得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发挥抗利尿作用。 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得主要因素就是血浆晶体渗透压与循环血量。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量与血浆渗透压的大小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且血浆渗透压90%以上的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 (2)小问详解: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起着保钠泌钾的作用,因而可参与血钠平衡的调节。若某病人血压高,经CT检查发现患有肾上腺皮质腺瘤,则肾上腺皮脂腺瘤导...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离不开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的作用。下左图为ADH的作用机理示意图。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肾素(也称血管紧张素原酶)—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是体内肾脏所产生的一种升压调节体系,能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产生升高血压的作用,其调节过程如下如图所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