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談會或媒體錄音錄影之類的場合, 節目主持人經常以「酷兒作家」之類的稱呼套在我頭上——妙的是, 這位主持人往往會接著問我:「『酷兒』是什麼?」 這每每讓我納罕: 如果「酷兒」的定義不為人知, 怎會用這個詞來定義我呢? 「酷兒」和許多新鮮辭彙一樣, 雖然人們說不出它的意義, 卻照樣存活甚至流行—...
藝術史是無數個發展出「酷兒」分支的領域之一。 雖然我們無法在此解釋「酷兒」在最近幾年中出現的所有定義,但流傳最廣的含義有三種。首先,「酷兒」常被用作一種傘狀術語(umbrella term),包含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無性戀、跨性別者、第三性別和雙性者。它為「LGBTQIA+」這類不那麼受歡迎的首字母縮寫...
《酷兒》服裝必需嚴格符合歷史元素 不論是對於歷史細節的關注和製作的巨大規模,這都稱得上是一部超現實且誘人的重塑作品。改編自William S. Burroughs的半自傳小說,作品描繪了1950年代墨西哥城的同性戀外籍人士因毒品而引發的鬧劇,單單是這個切入點就令人感到艱鉅。不僅如此,以在Loewe和JW Anderson的時尚設計工作而聞名...
因1999年日劇《魔女的條件》主題曲〈First Love〉一炮而紅,並為後來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獻唱多首膾炙人口曲目的「日本歌姬」宇多田光,在日前於她的Instagram上與庵野秀明導演的直播中,首次提及關於自己的性別定義的議題,並坦承這幾年因自我探索而感受到的困擾及煩惱。 宇多田表示,在這幾年的自我摸索中,逐...
無論是女人、女同性戀、藝術家或作家,她拒絕一切定義。她的肖像就是這種態度最好的展現,充滿不同的變型。當納粹佔領澤西島後,卡恩和穆爾開始用自己的藝術削弱敵軍。她們在軍事活動中掩飾自己,悄悄地將反德傳單塞入人們的口袋。但最終遭到監禁,也使卡恩的健康垮塌,在她去世後,穆爾也以自盡相隨。
因著Laurence的變性,Fred必須不斷適應並重新定義二人轉變的關係(從異到同?或異或同?時異時同?不異不同?),以至於適應他變性中的身體(如Fred婚後兩人重逢正要親熱時,Fred伸手進Laurence衣內探索他隆胸後的乳房以及未割除的陰莖)。無法被定義的身體,無法被定義的愛情;建構性別的同時,也建構著愛情,不斷開發關係的...
由於語言也定義著身份(identities),所以酷兒/淫邪神學也絕非清白的;它代表找回自己的身體典範(body paradigm)以顛覆的力道譴責傳統/古典神學的矛盾與正統,這也就是說,要鬆動那些否認性別和性表演的意識形態、以及它們書寫身體的壓迫性文法。馬利亞一直被鎖在固化的身分認同之內,一直被監禁其中,邪淫/酷兒神學因此同時意味...
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脈絡裡,誰可以定義善與惡呢?同志與酷兒基督徒們,常常被教會視為是惡的,而根本不被邀請;但是,今天王的宴延上,同志與酷兒是座上賓。對於保羅書信裡「穿戴基督」以及「活在基督裡」,常常用來與今天的經文交叉互讀:自認為是善類的反同基督徒們,有展現基督的形象嗎?他們會...
應用女權主義國際關係學者辛西婭·恩洛(Cynthia Enloe)對父權制的定義:「使男性特權得以延續的結構和意識形態體系」(Enloe 2004, 4),我們可以理解性別和性態如何在父權制和異性戀本位中交織在一起,這是以性別二元制為前提的。許多中東歐的性別學者已經闡明了共產主義政權下的父權制如何不同於「西方」父權制,了解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