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狍角帽再次亮相哈尔滨 近日,鄂伦春自治旗融媒体中心《北疆文化神州行》小分队到哈尔滨中央大街与游客直播互动,推介家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派送非遗文创礼品,让游客感受鄂伦春风情、了解鄂伦春文化。 2024年初,头戴狍角帽的鄂伦春族人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巡游,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响起《鄂伦春小唱》、赠送...
在县城出圈中看到非遗传承希望的,还有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族狍角帽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吴玲芝。因为狍角帽、狍皮衣的走红,她开设的公益培训班在近一年里多出不少新学员,也有不少游客到店体验做一顶帽子,缝一件衣服。▲红星新闻记者对话鄂伦春族狍角帽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吴玲芝 2008年,鄂伦春狍皮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二批...
狍头皮帽是大兴安岭鄂伦春族戴的一种帽子,他形状奇特采用一副完整的狍子 头颅,剔其骨肉鞣制而成,完美无疵地保留着毛、眼、耳、鼻、嘴。鄂伦春人用这种帽子完成打猎时在草丛树林中的隐蔽。如今随着鄂伦春族人放下了猎枪,不再猎捕狍子,狍角帽也越来越少,不但不允许出售,鄂伦春族人也只在比较隆重的节日时才会佩戴。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7日电(记者张云龙、赵泽辉)“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又戴上了狍角帽,但不是为了打猎,而是传承民族文化。猎枪、狍角帽和狍皮袄,曾是鄂伦春族的三件宝。他们世代游猎于中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森林中,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步从原始社会跨入新社会,并整体走出山林,实现定居。这是鄂伦春猎民...
狍角帽是鄂伦春族的文化象征,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鄂伦春人对山林和野生动物有着深切的感情,一顶狍角帽凝聚着民族团结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鄂伦春族小伙将这顶狍角帽赠给了唱着《鄂伦春小唱》的小女孩。小女孩的愿望是把这顶承载着民族文化与...
狍角帽的背后故事 鄂伦春族人的头饰,那可是一种别样的风采,它就是狍角帽。这种帽子以“傻狍子”为灵感,而“傻狍子”正是东北“四大神兽”之一,以其独特气质著称。但如今,由于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政策,猎捕狍子已属违法行为。因此,想要一顶狍角帽,恐怕得另寻他法了。而自上世纪起,为守护绿水青山,...
1月8日,九零后鄂伦春族男孩杜金和一个红色衣服小女孩一起,将一顶狍角帽送到了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帽子被放在展台上后,杜金带着不舍看了它最后一眼。这顶承载着杜金儿时记忆的狍角帽是用狍头制成的,随着他从内蒙古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出发,跨越六百多公里的路程,到达哈尔滨。在博物馆内,它成为游客...
鄂伦春族狍角帽的走红,和“尔滨”的爆火息息相关。这个冬季,冰雪旅游成功“破圈”后,全国多地与“尔滨”开启了互动,中央大街更是成为各民族展示的“露天大舞台”,带着驯鹿出山的鄂温克族、带着狍角帽的鄂伦春族、身穿鱼皮衣的赫哲族、带着驯鹰的达斡尔族等相继在这里亮相,形成一场民族大团结盛宴。1月7日...
鄂伦春族,一个男戴狍角帽女戴阿翁的北方游猎民族,他们穿着兽皮衣,喝着山泉水,驰骋在无尽的林海雪原,有烈马相伴,有忠犬守护。为族人的吃穿住行,他们与严寒抗争,与野兽搏斗,环境的恶劣无法让他们屈服。 当年的鄂伦春部落为了民族大义,全族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男儿上马杀敌,尽显男儿本色;妇女踏遍深雪传递情报。即使面...
1月7日,一名鄂伦春族的年轻人将祖辈传下来的狍角帽,随机送给了一位小游客,再度引发关注。赠送狍角帽的年轻人小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网友喜欢鄂伦春族,狍角帽由长辈一代一代传承得以保留至今,不允许买卖。他在经过长辈同意后,将狍角帽随机送给了一位小游客。鄂伦春族小伙赠送狍角帽给哈尔滨游客。/视频截图 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