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为古代军事统帅。魏晋南北朝称“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者,即为全国最高之军事统帅。但三国时东吴大都督与曹魏不同,遇征伐之事时才设置。南宋时亦偶有用都督、同都督,督视各路兵马等,为执政官出任临时统帅之称。简介 大都督,官职名,曹魏所置,在黄初三年(222年)的九品中正制中,位列 第...
延康元年(220年), 曹丕继位, 对四大都督区更加规范, 定位常规, 调整了西部战区的任命, 赐杜袭爵关内侯同时, 任命曹真代替了杜袭 (一说因杜袭曾言夏侯尚事, 曹丕不乐, 一个小心眼)。曹真, 成为了第五任西部战区长官, 都督雍凉诸军事, 负责镇守西北边境; 后假节、任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队...
都督中外诸军事这一制度,最早、最有权威的记载,见于《宋书》卷三九《百官志上》。它说:魏文帝黄初三年(222)“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外内诸军矣。……高贵公正元二年(255)晋文帝 (司马昭)都督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晋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居之,宋氏人臣则无也”。 这里...
“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职在魏晋南北朝史书中频繁出现,并且往往由重要政治人物担任,在王朝禅代等重大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学界过去多以为其职务是总管中央和地方上一切军队。祝先生凭借充分的史料依据,否定了这个认识,证明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权限于掌管护卫宫城内外的...
众所周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分裂时代,换皇帝更是家常便饭。因为朝代更换的次数有点多,所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甚至出现了所谓的“篡位套餐(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大司马录尚书事、相国总百揆、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封王,加九锡)”。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篡位套餐”的绝大部分内容(...
“都督中外诸军事”这一官职,受到统治者忌惮的很大原因,是“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控皇宫宿卫,涉及到中枢安危,由此容易导致皇权的忌惮。 司马睿担心“都督中外”军事的王导威胁自己,便主动疏远王导,正是对于这一官职的忌惮。 东晋初期,琅琊王氏王敦当时都督六州军事,而王导都督中外诸军事,这是中枢内外军事力量都被琅琊王氏...
“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职在魏晋南北朝史书中频繁出现,并且往往由重要政治人物担任,在王朝禅代等重大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学界过去多以为其职务是总管中央和地方上一切军队。祝先生凭借充分的史料依据,否定了这个认识,证明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职权限于掌管护卫宫城内外的中央军。他指出,在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下,这个掌握实权的...
如曹魏时的曹真和司马懿父子,东晋初年的王导,晋末的刘裕,宋末的萧道成,南齐末的萧衍,梁末的陈霸先,北魏末年的尔朱荣、尔朱兆,东魏的高欢、高澄和西魏的宇文泰,他们都称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但所督的“中军”和“外军”的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中军(禁兵)的演变 西汉初,置南、北军以为禁...
都督制度啊,它在中央军队的变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一开始嘛,都督就是那种临时的军事头儿,主要就是管管特定战斗或地区的军务。随着时代变迁,都督这个职务慢慢变成了固定军事指挥官,掌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在曹魏时代,都督和刺史两个职位同时存在,这样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但到了西晋时期,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