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放在明朝初期,当时的陕西都指挥使司管辖着33个卫所,而浙江都指挥使司只管辖20个卫所。 每个卫所人数是固定的。可以看出,陕西都指挥使司统辖的兵源数量,要远远超过浙江都指挥使司。因为陕西都指挥使司要负责西北边地安危。所以,驻扎更多兵员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明朝虽然给予都指挥使司极大的地方权力。但是,也...
一般而言,边地兵员数量会多于内地。因为边疆地区更容易爆发战争。把时间放在明朝初期,当时的陕西都指挥使司管辖着33个卫所,而浙江都指挥使司只管辖20个卫所。每个卫所人数是固定的。可以看出,陕西都指挥使司统辖的兵源数量,要远远超过浙江都指挥使司。因为陕西都指挥使司要负责西北边地安危。所以,驻扎更多兵员是...
要制衡当地土司,自然是要有军队,只有建立都指挥使司,明王朝在西南地区才也有话语权。也是出于前车之鉴,因为当初元朝大军征缅甸时,在贵州一带,就遇到当地土司的重重阻碍。到了朱元璋执政,当然是要吸取这个历史教训。为了打开通往云南的战略通道,开始屯军西南,所以在贵州有着诸多的屯军屯堡文化,例如天龙屯、...
成立了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分掌一省军事、行政、司法,并称“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各自对中央负责。 这样来说都指挥使司,就是省级的官署之一,明代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类似现代的军区),分别隶属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并听命于兵部。一般情况下设都指...
都指挥使司的军官,由朝廷任命,卫所的军官与士兵,则为世袭。 朱元璋的洪武末年,全国共有十七个都司,三个行都司,下辖三百三十个军卫。 关于都司卫所,明帝国,共十五个省级政区,每一个省有一个都司,有的省则有两个都司,如山东省有山东都司和辽东都司。
“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是地方平时最高军事领导机构,负责管理所辖区内的卫、所,及其他有关军事的各项事务。都司与布政司的辖境大致相同,也略有参差,以收相互制约之效。内地各省,三司俱全(民政、司法、军政三权分立)。而在边防要地则单独设置都指挥使司,实行军民合一的统治(以军政府统领地方,民政...
陕西行都司并非是明军在一进入甘肃地区便设立的,该都司是由西安行都使司分化出来的,甘肃的陕西行都司设置时间为洪武七年,初置于河州,“河州、朵甘、乌斯藏三卫。”由于1372年明朝军队将河西地区顺利平定,明军前后两次进驻甘肃,同时设置了零星卫所驻扎在甘肃陇东地区,但是由于当时明朝在河西地区尚未站稳脚跟,且...
三司是明初建立的地方最高管理机构,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者分工合作,共同构成了明代的地方治理体系。围绕着三司,一套相关的权力结构应运而生。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将地方所设之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设布政使一人”,明代以“布政使司”为主的地方行政体系正式形成。虽然将行省改为了...
都指挥使司为明朝地区军事总机构,长官有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设置有经历司﹑断事司﹑司狱司等3个职能机构,分别负责处理来往公文及刑狱之事。此外还有仓库、草场大使、副使等掾属。其中经历司设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设断事(正六品)、副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