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虾蟆(1192年—1236年),原名郭斌,会州(今会宁)人,是金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的家族世代以射手为业,守护家园。在金宣宗时期,郭虾蟆与其兄禄大都因擅长射箭而应募入伍。兴定初年,禄大因军功卓越,被遥授同知平凉府兼会州刺史,并赐姓颜盏,负责镇守会州。郭虾蟆随兄在军中,后来也屡立战功,得到了金哀宗的重用。
金宣宗感念郭禄大的忠诚,特下令再次升迁其子,遥授会州军事判官,郭虾蟆遥授巩州(金甘肃陇西)钤辖。谏议官请求嘉奖、任用郭禄大的弟弟,于是升迁郭虾蟆两阶,授同知兰州军州事。 侵删 大破西夏 兴定五年(1221年)年,西夏步骑万余人攻入定西, 郭虾蟆领兵击败之,斩首700,获马50匹,以功迁同知临洮府事(今甘肃临洮)...
诸侯与王室的关系_金朝名将神射手郭虾蟆,本视频由名垂千史提供,0次播放,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的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的专业短视频聚合平台
郭虾蟆的读音为:guō há má。其中,“郭”的读音为guō,是第一声;“虾”在这里的读音为há,是第二声,不同于常见的xiā音;“蟆”的读音为má,也是第二声。 虾蟆,也作“蛤蟆”,是蛙的一种,体大形宽。需要注意的是,“虾”字在“虾蟆”一词中的读音较为特殊,不读常见的xiā音,而读há音。 希望这个回...
译文:(郭虾蟆)又射死一个人,箭穿过那人的双手射在树上。敌人非常害怕,城池被(夏人)攻破,郭禄大、郭虾蟆一同被抓。②“被”,通“披”,披着;“赭衲”,红色的僧衣;“猝”,仓卒。译文:郭虾蟆率领骑兵五百人都披着红色的僧衣,隐蔽着从会州南山下来,西夏人仓卒仰望他们把他们当做神兵天将。答案:(1)A(2)C(...
但历史上,还真有一位从基层干起、靠着一手神箭,实现阶级跃迁的最成功弓箭手——他就是牛马以武获勋的最佳例证,箭无虚发的顶级射手,腋下の狙击者,大金誓死不降的忠臣,与关二爷同入一个城隍庙的显佑伯,知凤翔府事、本路兵马都总管——郭虾蟆!大家好,欢迎收看冷兵器研究所《小兵进化论》系列弓箭手专题第三集,...
明朝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郭城驿,为纪念金将郭虾蟆忠烈殉国,称其城为“郭虾蟆城”。解放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1976年,会宁县人民政府将郭虾蟆城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忠君孤守英雄焚城殉节 据《金史·郭虾蟆传》和《靖远史话》等史书和资料记载,金天兴三年(1234年...
郭虾蟆 会州人,世为保甲射生手,与兄禄大俱以善射应募。兴定初,禄大以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进官一阶,赐姓颜盏。夏人攻会州,禄大遥见其主兵者人马皆衣金,出入阵中约二百余步,一发中其吭,殪之。又射一人,矢贯两手于树,敌大骇。城破,禄大、虾蟆俱被禽。夏人怜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
郭虾蟆,《金史》有传,汉名斌,金代会州人,即今会宁人,金朝灭亡后,在西部所有府州都归降蒙古人的情况下,他坚守会宁城,誓死不降,率数千军士同元人血战,城破后自焚而亡,为金王朝续了三年国祚,也为完颜阿骨打建立的一个强大的帝国,在120年后划上了最后的句号。我见有人将他同金朝后期名将完颜陈...
经此一难,郭虾蟆对西夏恨之入骨,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保卫金国的决心。回到金国后,他屡立战功,官职不断升迁。兴定五年,西夏万余人进犯定西,郭虾蟆率领军队奋勇反击,斩杀敌军七百余人,缴获战马五十匹,因功升任同知临洮府事。元光二年,西夏数十万步骑攻打凤翔,郭虾蟆奉命救援。在战场上,他再次展现出惊人的箭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