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DCP5的凝聚是由于蛋白质的液液相分离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 所导致的。DCP5在体外大分子拥挤环境和体内高渗胁迫引起拥挤环境中均能发生相分离形成凝聚体,说明DCP5能够通过分子拥挤敏感的相分离行为感知高渗胁迫。 DCP5通过迅速可逆的凝聚感知高渗胁迫 蛋白质相分离与固有无序区(...
dcp5突变体中大量渗透胁迫应答基因和蛋白的变化与野生型有显著差异,导致dcp5突变体植物对高盐、高渗等处理敏感。值得注意的是,DCP5对细胞失水的感受并不依赖于已报道渗透感受器OSCA1以及介导渗透应答的RAF-SnRK2激酶级联途径,显示了DCP5以...
DCP5蛋白的多数区域也属于IDR。当其中一段IDR被删除后,DCP5的相分离能力丧失。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段IDR能够通过构象变化响应分子拥挤,并可通过疏水作用介导相分离,因此具有分子内拥挤感受器(intracellular crowding sensor, ICS)的功能。有趣的是,该感受器仅存在于陆地植物的DCP5蛋白中,而来自低等藻类、酵母及动物...
dcp5突变体中大量渗透胁迫应答基因和蛋白的变化与野生型有显著差异,导致dcp5突变体植物对高盐、高渗等处理敏感。值得注意的是,DCP5对细胞失水的感受并不依赖于已报道渗透感受器OSCA1以及介导渗透应答的RAF-SnRK2激酶级联途径,显示了DCP5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介导植物对于细胞失水的感受和应答。这一研究还对植物特有的ICS...
2024年11月1日,南方科技大学郭红卫教授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新型渗透感受器DCP5在植物细胞中的重要作用。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植物如何感知和适应渗透胁迫提供了新视角,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渗透作用是由于细胞膜两侧的渗透压不平衡,导致水分子自发流动的现象。在干旱、洪涝和盐碱化等极端环境...
这些poly(A)被降解后的mRNA继而被运至脱帽复合体 (decapping complex) 中,将5’端的m7G cap去除。植物中目前报道的脱帽复合体主要包括DCP1 (decapping 1),DCP2,DCP5以及VCS (VARICOSE),其中任意一个基因的突变都将导致拟南芥胚胎致死。 经过上述两个步骤之后,这些需要被清除的mRNA则进一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被降解...
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郭红卫研究团队近日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A cytoplasmic osmosensing mechanism mediated by molecular crowding–sensitive DCP5』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一条存在于植物细胞质中,由相分离蛋白 DCP5 介导的渗透胁迫感知与适应的新途径。 ...
研究表明,DCP5蛋白通过液-液相分离来感知渗透胁迫。这种相分离行为能够在细胞暴露于高渗环境时引发,对细胞应对环境压力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DCP5的这一功能是通过内在高度无序区(IDR)实现的,这使得它能够灵敏地响应分子拥挤,并与其他重要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应激颗粒DOSG,促进植物对渗透胁迫的适应。
2024年11月1日,南方科技大学郭红卫教授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A cytoplasmic osmosensing mechanism mediated by molecular crowding–sensitive DCP5”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一条存在于植物细胞质中,由相分离蛋白DCP5介导的渗透胁迫感知与适应的新途径。中科新生命提供了蛋白检测服务。